□李凤仙(上蔡县第三初级中学)
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听到或看到感人的故事,常常会落泪。没想到那天在课堂上,我竟然在学生的面前泪流满面。
那是我给学生上的一节思想政治课。我在讲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时,突然想到我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我想让学生们懂得感恩,不要嫌弃自己的家庭,不要抱怨父母没本事。
那是我很久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当时读那篇文章时,我虽然很感动,但没有流泪。作者讲述了自己出生在一个令他无法忍受的家庭:母亲痴呆,生活不能自理;父亲驼背,靠打石磨养家糊口。作者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长成一个翩翩少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进城读书。
有一天,他驼背的父亲去学校给他送东西,叫着他的乳名,旁若无人地走进教室。他在全班同学惊愕的目光和窃窃私语中,仓皇失措地逃出教室。他向佝偻着身子、气喘吁吁追到宿舍里的父亲发泄他的情绪,对父亲送来的鸡蛋、衣服毫不理会。那一刻,他觉得父亲是那样丑陋。父亲默默地离开了,之后,再也没去过他的学校。
作者大学毕业后,分到了50多公里外的一所中学教书。他的父亲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来看他。那晚,儿子执意留,父亲坚决走。父亲怕天亮了自己驼背的样子被别人看到,对儿子说三道四。最终,父亲固执地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
我动情地讲着这个故事,仿佛看到作者正眼含热泪地给学生讲朱自清的《背影》,仿佛看见作者的父亲驼着背,正吃力地打磨着那盘石磨……我的泪水不听话地涌了出来。那一刻,我泣不成声。我看到学生们默默地低下头,有的用卫生纸悄悄擦拭着眼泪,有的在轻轻地啜泣。
最后,我告诉孩子们,无论我们生长在多么普通的家庭,无论父母是什么样子,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
我在学生面前流泪了,那样情不自禁。我相信,这是最生动、最有教育意义的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