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培雅(驿城区)
清炒丝瓜、荆芥拌洋葱、干煸长豆角、西红柿鸡蛋汤……收获的秋天是蔬果最丰富的时候,我家的餐桌上姹紫嫣红,成了素菜的天下。
素食成了一日三餐的主打歌,这和我原本的烹饪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我总认为儿子正长身体需要营养,丈夫人到中年需要补养,我伏案劳作需要滋养,所以一日三餐以肉蛋为主,蔬菜为辅,煲汤炖肉,厨房终日油香四溢。经常吃肉的结果就是,丈夫体重渐增,身材从梁朝伟变成了曾志伟;儿子腰粗腿壮、行动迟缓,小脸从锥子形变成了包子形;我原本光洁的脸上长出了斑点,肤色暗黄。
经过讨论,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还是要多吃素食,美好生活、健康人生,应该从吃素食开始。青菜和豆制品轮番登场,扭转了鸡鸭鱼肉一统江山的局面。哪日见了荤腥,也是以清炖的汤类为主,里面放些香菇调味,冬瓜配色,青菜点缀。儿子称这种肉汤为“营养汤”,喝得不亦乐乎。
常吃素菜,大啖水果,两个月后,成效初现。丈夫的大肚腩越来越小,儿子看起来神清气爽,我的皮肤光滑了很多,不像以前那样经常感觉困乏。看来素食对身体确实不无裨益。为了论证这个效果,我四处查阅关于素食的妙处。结果发现自古至今,很多文人雅士都以吃素为荣。诗人陆游就是素食的忠实粉丝。他对当时流传的“肉食养老人”的说法不以为然,以“晨烹山蔬美,午漱石泉洁”修身养性,不贪食厚味。他的诗文多赞美素食,并以长斋蔬果自豪:“放翁多年不肉食,盘箸未免犹豪奢。松桂软炊玉粒饭,醯酱自调银色茄。”大米以松木烹饪,茄子以酱醋调味,多么有滋有味啊。唐朝诗人王维也是个素食主义者,他在《积雨辋川庄作》中曰:“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简朴自然的素食生活透出超然出尘的余韵,所以他才能写出清秀飘逸的诗文。
古人云:“肉食者鄙”。素食主义者李渔老夫子把此话翻译为:鄙不是鄙在吃肉,而是因为肉这东西太肥腻了,油脂堵了心窍,人就不善智谋了。既然文人雅士多食素,土地也慷慨地奉上了蔬果的盛宴,我们就紧跟现在倡导的绿色低碳生活,用蔬香滋润生活。食素人生,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