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磊(西平县)
临近重阳,故居的竹篱下,疏疏落落的几株瘦菊,可曾开出黄色的花?
在城市的公园里、广场上,见过很多次菊展,一盆盆菊花枝繁叶茂,花朵硕大鲜艳,五颜六色,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虽然饱了眼福,但总让人觉得温室里培育出来的花朵,就像精心包装的产品,人工装扮的气息太浓,缺少自然灵动的情趣。
一直喜欢菊花,喜欢故乡随处可见的野菊花。在故乡,到田间地头走一走,会发现路边的荒草里、沟渠的岸边、两块田地交接的田垄上都有野菊花的踪迹。野菊花的生命力非常顽强, 无论土地有多贫瘠,只要有土壤,它们就能安家落户。它们瘦弱的枝干、暗绿的叶子、小小的花朵,有的淡黄,有的浅紫,有的洁白,花蕊一律是金黄色的,在荒草之中,密密麻麻,像一盏盏明亮的灯。
不只是我,很多文人骚客都喜欢菊花,他们喜欢的大概就是菊花这种迎风傲霜的品格。屈原在《离骚》中写道: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认为秋菊与木兰一样,都是纯洁美好的花草。陶渊明辞官归隐 ,长期躬耕生活,对菊花非常熟悉。菊花,一种奇异的花, 它没有牡丹高贵,没有兰花淡雅,更没有荷花妖娆,但是它坚韧的品格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故乡的野菊花哪里懂得这些,它们只是年年生长,在群芳凋零、百花无颜时,傲然开放。乡民们更不懂得这些,他们喜欢野菊花,只看重它的实用价值。在故乡,重阳节是野菊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刻,沟岸、地头、埂上、路旁、石缝间、树底下,一丛丛,一簇簇,星罗棋布。
野菊花就是这样质朴平凡,它们守护着故乡,包容着乡民,成为故乡秋天的守护者,迎接风雪的到来。
我的奶奶,一个心灵手巧的老太太,总会在春天挖几株野菊花带回家,种在门口的竹篱下。不用施肥,不用养护 ,只需浇几碗水,它们就会在秋天的阳光下暖暖地开放。虽然只有几朵小小的花,但明媚了整个院落。在家乡 ,虽然没有谁会吟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村民的生活比诗中悠闲轻松得多。
又是一年秋风起,重九佳节之际,遥望故乡,临风而立,那些盛开的野菊花,可否让我掬一捧清香,做一个甜蜜而温暖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