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景中原 通讯员 孙小辉
本报讯 “上蔡县东汉时期蔡人桓景为避祸消灾,于农历九月九日佩戴茱萸绛囊登上蔡国故城西垣中段的蔡河望河楼,自此由上蔡广播天下,形成民俗,成为天下华人逢重阳节必佩之物。”9月6日上午,在2014年“中国农加工洽谈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的茱萸绛囊展台前,85岁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张社正在向客商介绍茱萸绛囊的历史文化。
在此次的“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单独设立展区,引起广大客商的关注。上蔡的白云翁毛笔、茱萸绛囊、尼人泥塑、桃核雕花、竹叶体书法、葫芦烙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让众多客商赞不绝口,争相抢购。
据了解,2005年12月1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命名上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上蔡县从而成为全国38个文化之乡中第一个以节日文化为主题被命名的文化之乡。
2006年重阳节民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扁担轿等民俗节目和菊花酒、香囊、桃核扣、毛笔等文化产品在上蔡民间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其中桃核雕花、茱萸绛囊、白云翁毛笔等工艺和扁担轿等民间文艺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茱萸绛囊以其祈福吉祥的文化内涵,走出国门,东岸桃核雕花成为出口创汇的特色产业。
目前,该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
近年来,该县进一步用好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加大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力度,力争桃核雕花、茱萸绛囊、白云翁毛笔等工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加大文化招商引资力度,拉长产业链条,打造文化产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