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4年11月07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知青岁月

发布时间:2014-11-07 08:14:02  

□李纲(平舆县)

40年前,知青时代的往事,在我的脑海里重复上演。

1975年,我18岁,高中毕业后,待业。8月初,我接到了下乡插队的通知。尽管我不清楚取消城镇户口和商品粮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意味着什么,也不清楚自己到农村后能做什么,但是“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教诲响彻耳畔。

大队支书热情地接待了我。他是一名老三届高中毕业生。温和的性格中透露出刚毅,简单的言语中显现出睿智,思想开放,思路开阔,原则之中不乏灵活性。在那个年代,有这样的大队干部,真是难得,令人肃然起敬。

次日,支书为我们这批知青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时,我才知道,来到这个大队的知青共有10人,分别被安排到三个生产队,与我同队的还有3名女生,另外两个队分别有3名男生和女生。

在那个只看重出身的年代,我这个“根不正”的竟然被推选为知青组长!

随后,我们分别被生产队长带回。我们居住的房屋位于村庄的西部,北邻生产队的仓库和牛棚。三间砖草房一分为二,我住一间,3名女生住两间,另外有一间矮小的厨房。从此,我们开始了真正的知青生活。

一天凌晨,我正在酣睡,突然被大喇叭中的指令“全体队员到东地掰玉米”惊醒。我赶紧爬起来,揉揉惺忪的眼睛,挎起竹篮,就去村头集合。大地还沐浴在洁白的月光中,万籁俱寂。借助月色,我们开始掰玉米。看似简单的活儿,我都掌握不住要领,被玉米叶刺得浑身发痒。几个小时下来,手上磨出了几个泡,并非大家说的“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

插队不久,队长便派我去开柴油机。于是,我从头开始,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久,我便掌握了柴油机的发动、维修、使用等技术。

有一次,我在机房内用加热的柴油清洗机器的零件时,由于油温过高,火苗腾空蹿起一米多,幸亏我急中生智,用大扫帚将火及时扑灭,才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但是我无怨无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