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喜(确山县)
趁国庆节长假带母亲去省城复查病情,走之前,我请父亲一块儿去。父亲一边摇头,一边摆手,接连说:“不去,不去。”
我说:“过两天就把你送回来,你为什么不去呢?”父亲答:“你看看,咱们村半截庄子有人吗?我要是再走了,这里就是小偷的天下了。”
父亲的话不无道理。打工潮涌动至今,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挣钱,只剩下老弱病残留守家园。我每次回老家,见到的都是年逾花甲之人,包括我的父母。他们年老力衰,喜欢聚在村口的大石条上呆坐。他们的沧桑面孔看后让人感觉辛酸,享受天伦之乐成为他们的奢求。他们像我的父母一样,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一家人团聚是件难事。
其实,父亲不愿去省城还有其他原因,那就是割舍不下他饲养的那群动物:两条狗、一只猫、几只鸡、十几只兔子。这群活蹦乱跳的动物每天都需要人照料,它们一天不吃不喝父亲都会于心不忍。我们曾多次劝父母,不要养这些东西,免得出门时被牵绊。可是,几番劝导,终归无效。在农村,农家的院子里要是没有猫狗鸡鸭,农家乐的气息似乎就淡了许多。无奈,只好由老人自行安排,那毕竟是他们的生活。
落叶归根,老而思归。人至暮年,多对故土恋恋不舍。在他们看来,再没有比故土更踏实可靠、亲切养人的地方了。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事业或精神受挫,愿意回到故土疗伤,风烛残年的老人,更把故土当作生命的归宿。人生就像一个圆,来于尘,归于尘。不管生命如何轮回,人们不变的是对故土的深深依恋。
父亲年近八旬,身体每况愈下。在他看来,梁园再好,也不及这片他奋斗、守望了一辈子的山水。
不去就不去吧。独立自由是每个人应享有的最切实、最愉悦的追求。动物是这样,人更是这样,一切束缚个性发展、身心自由的东西都应该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