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郭建光
本报讯 昨天中午11时许,记者在市开源大道和驿城大道交叉口东北侧看到,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正在义务为别人指路。
记者了解到,这位老人叫朱运来,每天在路边摆摊修车,并义务为行人指路。
面对记者的采访,他笑着说:“这些都是小事儿,不值得一提,帮助别人,我心里踏实。”
记者看到,朱运来戴着墨镜,坐在一把大遮阳伞下,旁边是一辆三轮车,车上放着气筒、车胎等物品。
11时许,一名中年男子骑着电动车来到朱运来老人跟前,焦急地问:“大伯,小雷庄怎么走?我战友的儿子今天结婚,我找不到地方了。”
朱运来急忙站起来,指着东北方向大声说:“先向东走,走不远向北那个庄就是。”
据在附近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郑守德介绍,朱运来是驿城区顺河乡周庄村裴庄村人,10多年来都在这里摆摊修车,为过往行人义务指路。
“这几年他耳背了,跟他说话需大点儿声。他人很热心,无论谁来问路,他都耐心指引,但他不愿意张扬。他帮助过的人有很多。”郑守德告诉记者,朱运来老人看到一名外地来的流浪老人长期居住在附近的一座桥下,就从家里拿些馒头给那位老人吃。
“来,坐下歇一会儿。”看到记者采访,朱运来老人边说边将一个小板凳递给记者。他告诉记者,他有两个儿子,这几年条件好了,孩子们不愿让他摆摊,但是他不同意,认为靠自己的双手挣来的钱花着踏实。
时间久了,附近的群众都知道朱运来老人是个热心肠。他的行为受到很多人的赞扬。
“我愿意帮助别人,指个路、帮个小忙,是我的父母亲从小教育我的,这个传统不能丢。”朱运来笑着说。
(线索来自2830110,线索提供人郑先生获三等奖,奖68元老基酒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