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湘民 (驿城区)
2005年,我第一次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浏览了几个比较有名气的文学网站,发现贴出的作品水平实在一般。几行押韵一点的顺口溜就是“诗”,几百字的小学生作文就是“散文”,更有大量千篇一律描写自然景物的“游记”充斥其间……
从此,我不看网络作品了。
有朋友说我落伍了,落伍就落伍吧,整天吃些烂杏酸李,胃也不会舒服的。
去年,我因工作需要开了个新浪博客,对网络文学又新鲜了一阵子。时过近10年,我发现除了热闹非凡外,网络上依然是泥沙俱下,基本没什么变化。
——清明到了,大家都写清明;端午节,万众“怀念”一位伟大的诗人;五月,类似“五月的黄昏”的作品满天飞。更有一些网刊隔三岔五弄个“同题诗”什么的,每每能引来大家或浅吟低唱,或引吭高歌。总之,一片浮躁之气。
——小圈子形成,互相加关注,求人气,甚至互相肉麻地吹捧。我曾见过一个80后,一分钟内对7个人的诗歌作品点了“喜欢”——他看作品内容了吗?
——文学大赛满天飞。几个人弄个什么“学会”、“研究会”,搞个小比赛,往往会冠以“全国大赛”的名头,以致现在获得全国××文学大赛冠军、金奖的人越来越多。更有甚者,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诗人”,在私人博客上搞了个首届××诗赛(一等奖奖励人民币50元),竟然引来几千人“参赛”,其中不乏几个小有名气的诗人。
——借助互联网的海量传播和快捷撒怨气、泄私愤,甚至互相攻讦。在屏幕后面把自己打扮成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不厌其烦地向大众诉说生活对自己的不公。文学上的不同观点成为现实中的隔阂、对立,你来我往,刀枪互拼。一个我曾经十分仰慕的作家甚至在自己的博客上痛骂对方:去你妈的!
我不禁要问:现在的网络文学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