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峰(确山县)
记得去年秋天,屋里进了几只蛐蛐儿,听着它们没日没夜地欢唱,忽然发现最近几年我一直在外奔波,似乎没怎么见过蛐蛐儿了。
顺着声音找过去,终于在一个角落里看到它,我悄悄地靠近,它却浑然不知,依旧欢唱着。我伸出手,往前一扑,结果却扑了个空,蛐蛐儿蹦走后还冲我叫了几声,估计是嘲笑我太笨了。又追了一会儿,终于把它捉到手了,想着刚才笨拙而又生疏的动作,自己都觉得好笑。看着手中的这只蛐蛐儿,我发现它瞪着眼睛看着我,一瞬间,竟感觉它可怜巴巴的,不忍心伤害它,就把它放到屋外。
蛐蛐儿可是个好东西!医书上记载“以干燥全体入药,开水烫死,晒干。味辛、咸,性温。有利尿、破血、利咽功能。”蛐蛐儿的药用价值我没有体验过,不过它的美味我倒是享用过。
小时候,每当秋天来临时,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捉蛐蛐儿。吃过晚饭,我拿着空瓶子来到路灯下,一晚上能捉好几瓶子。回家后,我把蛐蛐儿择干净,洗一下,放进油锅里炸一炸,吃起来真香,现在想想还直流口水呢!其实,不光人爱吃,就连小猫小狗也喜欢吃蛐蛐儿。从瓶子里取出一只蛐蛐儿,扔给小猫小狗,它们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后眼巴巴地看着你,还不时用头蹭蹭你的腿讨好你。看着它们可爱的样子,我总是忍不住再奖励它们一只。
蛐蛐儿不仅好吃,还是很好的“玩具”。我上高中时,由于学校在山上,蛐蛐儿特别多。每到秋天,我们最后一排的几个同学,总是趁着自习课和课间休息满教室地捉蛐蛐儿。有一次,我捉了半瓶,放在抽屉里忘了,过了半个月才想起来,打开瓶盖一闻,一股臭味扑鼻而来。从此,捉蛐蛐儿又有了一个新的目的——制作“毒气弹”。经过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实验,“毒气弹”的气味越来越浓,发酵周期也越来越短。一次自习课上,同桌把一瓶高浓度的“毒气弹”打开,悄悄扔到教室中间。中间的同学马上捂住了鼻子。起初他们还以为是哪个同学“腹中余气”外泄,后来发现不对劲,最后整个班的同学都受不了这种气味,全都跑出教室透气。我们几个躲在走廊里笑得前俯后仰。蛐蛐儿给枯燥的高中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转眼之间,又是一个秋天,又是一个蛐蛐儿欢唱的时节,只是身边的人已不是当年的同学,而我再也没有那颗捉蛐蛐儿的童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