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
阳春三月,中原大地进入了真正的春天。这时候,一种野菜从冬日的休眠中苏醒,走上我们的餐桌。它,就是荠菜,我们当地更多人叫它地菜,或者叫荠荠菜。
中原人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它生命力顽强,无论多么严寒的冬天也冻不死,大地春回便迅速萌发,田间地头、沟渠路旁,到处是它恣意生长的身影;它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人们用它炒菜、做汤、煮粥、包饺子,是这个季节最美的味道;它是大自然的馈赠,在过去饥馑年代,粮不够、野菜凑,用它和杂粮一起做成吃食,使多少人度过春荒。在天中大地,人们喜欢挖荠菜,初春的田野上,地菜撒了欢地生长着,人们呼朋引伴、三五成群,在草丛、麦地、沟渠里寻寻觅觅,让餐桌散发出春天的清香。荠菜承载了多少人对过去生活和家乡味道的思念!
荠菜是十字花科荠属的草本植物,十字花科盛产蔬菜和油料作物,油菜、白菜、萝卜、甘蓝、芥菜等都是该科植物。荠菜很容易辨认,许多人孩提时就认识荠菜。荠菜不仅味道奇香,而且营养、药用价值很高。据检测,荠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白内障、夜盲症等眼疾有一定治疗作用;荠菜是高纤维植物,可使肠道清洁;荠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而且还有降血压、降血糖的作用。中医认为它味甘、性平,具有和脾、清热、利水、消肿、平肝、止血、明目的功效。甚至古人把荠菜粥叫作 “百岁羹”,寓意常食此羹既防病又延年。
由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荠菜很早就被人们当作野蔬中的珍品。在《诗经》里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知道荠菜味道之美了。清人薛宝辰所著《素食说略》说:“荠菜为野蔌上品,煮粥作齑,特为清永。以油炒之颇清腴,再加水煨尤佳。”杜甫、白居易、苏东坡、陆游、郑板桥等都是“荠菜爱好者”。苏东坡发明了一种用荠菜煮的“东坡羹”,他这样写道:“今日食荠极美……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也。”陆游更是将荠菜视作天赐之物:“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还有“日月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 “长鱼大肉何由荐,冻荠此际值千金”更是极言荠菜之香。
荠菜大受欢迎,不止中原。村长曾在南方求学,那里有“三月三,荠菜赛灵丹”之说。每年到农历三月三这天,家家户户采摘已经开花的老荠菜,洗净烧水煮荠菜鸡蛋,味道清香,据说吃了可以百病不侵,延年益寿。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市场里已经有很多人工栽培的荠菜,想吃荠菜可以随时去买,但我觉得买来的荠菜总是少了那么一点风味,没有自己挖来的荠菜吃着那么清香、充满乐趣。村长有一帮多年相交的老哥们儿,多年前的一个春日,几个大老爷们儿曾经到驻马店西站一处果园里挖过地菜。鱼拓大师谷冰用一双令人惊叹的巧手和面、拌馅,包了一顿美味的鸡蛋荠菜素饺子!酒鬼老杜饺子就酒,吃得脸红肚圆,如螃蟹翻肚,至今令人难忘。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几天春风徐来,正是荠菜漫长的季节,出去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一下筋骨,回味回味过去的时光,那是何等的惬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