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12月03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琴戏韵满天中

——写在首届“樊粹庭杯”青年豫剧演员选拔赛成功举办之际

发布时间:2018-12-03 08:56:05  

记者 梁灵芝 潘迪生

金秋十月,河南戏曲之乡,好戏连台。

“天中杯”第八届黄河戏剧节刚刚落下帷幕,10月29日、30日,由河南省戏剧家协会指导,市文联、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驻马店报业集团文化发展中心、樊粹庭豫剧文化促进会、驻马店市戏剧家协会共同举办的“樊粹庭杯”青年豫剧演员选拔赛暨戏迷票友大赛活动又拉开了序幕,使驻马店戏迷票友过足了戏瘾。

旨在弘扬戏曲文化、繁荣戏曲艺术,助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樊粹庭杯”青年豫剧演员选拔赛暨戏迷票友大赛活动,向社会公开选拔优秀演员参加“天中杯”第八届黄河戏剧节,是驻马店经济开发区以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故里为中心精心打造“河南省戏曲之乡”的一个具体举措。

就在今年7月,开发区顺利通过“河南省戏曲之乡”考察验收,实至名归。这是我市文化生活中一件大事、喜事,将有力助推开发区经济腾飞,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实现我市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

戏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从古到今在人们心目中留下坚实根基,给人以奋进、给人以力量。

驻马店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戏曲的源头之一。

早在春秋时期,在上蔡、汝南一带兴起的“蔡讴”,被称为戏曲音乐的源头,在两汉时期传入宫廷;西汉时期,汝南人桓宽整理的专著《盐铁论》开中国剧作之先河。在宋、元杂剧时代,西平人李好古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被称为志怪小说鼻祖。新蔡人干宝创作的《搜神记》,至今仍为戏剧创作提供着丰富的营养。明末,汝南锣卷戏开始兴起,清代达到鼎盛,锣卷戏也被称为河南豫剧的源头,是河南地方戏发展的里程碑。

上世纪初,著名的豫剧改革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樊粹庭就诞生在这里。樊粹庭一生投身豫剧改革,他改造提升祥符调唱腔体系,更新伴奏乐器、音乐等。编排导演了数百部传统与现代剧目,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享誉舞台的豫剧名角。特别是他与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的合作,极大推动了豫剧的现代化进程。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豫剧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受众最多、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樊粹庭也成为豫剧发展史上的奠基者和领航者,被戏剧界公认为“现代豫剧之父”“中国的莎士比亚”“河南的关汉卿”。

弘扬传统戏曲艺术,传承优秀文化遗产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党的文艺方针,是中华文化自信的表现,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展演是让人民群众共享美好精神大餐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戏剧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弘扬了民族艺术,传承了戏剧文化。创作了一批具有较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豫剧精品剧目,有《抢来的警官》《忠诚卫士》《杨靖宇》《飘扬的红丝带》《陈蕃》等;培育了汪荃珍、常俊丽、房新枝、张瑞华、李秀荣、牛洪涛、张淑慧等成为戏剧界的名家,常年活跃在省内外舞台上;先后有多部剧目获得了河南省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忠诚卫士》《陈蕃》《皇家驿站》、丝弦道《德孝情》等剧目还先后赴京进行了演出。我市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文艺惠民活动,不仅活跃了基层文化生活,传承了戏曲文化,还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戏曲文化氛围。目前,我市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民营院团157个,从事戏曲表演的专业艺术人才近6000人,并涌现了一大批戏曲爱好者队伍,我市正在从戏曲大市向戏曲强市迈进。

为进一步把戏曲文化做大做强,乘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东风,借助良好的戏曲发展基础,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制定了建设戏曲之乡长远发展蓝图,并把樊粹庭诞生地关王庙乡建设成豫剧特色小镇,作为创建“河南省戏曲之乡”的核心部分,列入市政府2018年工作报告,成立创建“河南省戏曲之乡”领导小组,构建以文化城、以剧兴区的宏大战略。

开发区高度重视民族戏曲文化的发展工作,利用本地戏曲艺术资源,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营造了爱戏学戏的浓厚氛围,培养了大批戏迷和戏曲新秀,提高了群众对戏曲活动的参与度。2015年以来,先后成立了樊粹庭豫剧文化促进会、樊粹庭豫剧团、圆梦艺术团、爱心艺术团,发展了民营剧团3个,关王庙乡戏曲班社13个,市区戏曲班社33个,从艺人员1101人,形成了“一会、三团、四十六社班”的戏曲表演队伍结构。樊粹庭豫剧文化促进会的成立,把一大批本土优秀戏剧名家聚集在一起,形成人才优势,多次邀请全国知名戏剧大家马紫晨、刘景亮、丁永祥等来驻马店开展戏曲研究和对樊粹庭精神的研讨。

剧团坚持常年基层演出,锻炼了过硬的基本功。2013年12月,樊粹庭剧团被邀参加央视《一鸣惊人》栏目,一举夺得周赛冠军,展示了驻马店良好形象。

在“一会、三团、四十六社班”的带动下,开发区戏曲文化呈现多元发展的新局面。该区在各学校建立戏曲人才培训基地,从小着手,培养戏曲后备人才。区内有民营剧团、民间班社302个,从艺人员7000多人,年演出近万场。剧目创作、演出、参赛获奖均居全省前列。我市豫剧文化正逐渐成为开发区的主导文化产业,形成了集研究创新、演出经营、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全新格局。

在我市“以文化城”的布局中,豫剧特色小镇将是我市亮丽的文化名片。占地7000余亩的豫剧特色小镇是我市重点打造的文化工程、民生工程,项目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20亿元,分期规划实施,结合市中心城区七大功能片区建设,豫剧特色小镇与规划总面积6.9平方公里的小清河文化休闲商住区、8.8平方公里的职业教育园区、9.1平方公里的北部新区将进行融合发展,丰富文化内涵,扩大外延,将豫剧特色小镇做大做强,促进豫剧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樊粹庭铜像、樊粹庭戏曲文化广角、戏曲大舞台、戏曲文化宣传墙、艺术展览馆、樊粹庭诞生地纪念碑、粹庭路、剧团等基础设施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广大群众看大戏、唱大戏、学戏曲提供了理想场所。

如今,首届“樊粹庭杯”青年豫剧演员选拔赛暨戏迷票友大赛落下帷幕,选出了30名金、银、铜奖选手。这些梨园新秀将与开发区戏曲文化一道在驻马店这块既有丰厚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经济发展活力的土地上,成长壮大,开枝散叶。充满民间智慧和永恒魅力的戏曲文化,正在驻马店这片热土上传承发展,醇香四溢、生生不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