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11月12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泌阳县农村公路嬗变记

发布时间:2018-11-12 08:26:39  

□牛金元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泌阳县组建地方公路管理所,主要管理县道、乡道、村道,该所后来改称为泌阳县农村公路管理所。我作为这个管理所的第一任所长兼党支部书记,数十年来,既经历了过去农村公路的坎坎坷坷,又度过了改变农村公路面貌的艰辛历程,实现了全县农村公路脱胎换骨的嬗变,迎来了璀璨的春天。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由于地处山区,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泌阳县交通闭塞,经济滞后。境内既无铁路又无国道,县城远离周边城市,三条主要县道全为“路无五米宽,下雨泥巴粘;过河没有桥,车行水中窜”的沙土公路,至于其他的县道和乡道,路况更为糟糕,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晴通雨阻。1998年发生重大洪涝灾害,泌阳首当其冲,桥梁坍塌、路面冲垮,不是“搓板路”就是“断头路”,一位客商行车泌阳,被困三天绕不出县境。当时,泌阳县在驻马店地区九县一市中,路况倒数,实属最“背”不过的地方。据说,那时期地委派谁来泌阳县当领导,就好似“支边”一样,大都不愿意去。

面对落后的泌阳县农村公路面貌,上任后我真是苦不堪言,因为当时有人对修路很不感兴趣。记得曾有人讲:“山区有沙土,晴雨能对付,不修柏油路,农民也能富。”因此,“老背”不修路的坏印象,在全区乃至全省都是比较出名的。当时,京广铁路以东的诸县,抢抓机遇,大修水泥公路或者柏油公路,唯独泌阳热衷于沙土养护,对铺设柏油公路行动不积极,成为全区唯一没有柏油公路的山区贫困县。有一次,地区交通局召开各县地方公路管理所所长会议前点名时,一位老领导调侃地喊道:“‘老背’来了没有?”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泌阳举棋不定,徘徊不前时,徐群才同志来泌阳接任县委书记。他主政伊始,就下决心在泌阳大干一场,把交通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彻底改变农村公路面貌。他在全县公路建设的动员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讲:“与外县相比,泌阳的确落后了,我们承认落后这个事实,但是不甘心落后,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我们不痛下决心彻底改变现状,就会愧对战争年代在泌阳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愧对泌阳县近百万的父老乡亲,更愧对上级党和政府对我县四个班子领导的信任。要彻底改变面貌,就必须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背水一战,全民参与、大办交通,以钢刀刮骨的勇气,真正做到泌阳不背,推动全县经济大发展。”言必行,行必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脚踏实地这样做的。紧接着,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泌阳县公路网发展规划”“泌阳县农村公路发展和升级改造计划”,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以县长为指挥长的公路建设指挥部,常抓不懈。之后,一届接一届、一茬接一茬,始终保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连续性,大打公路建设的翻身之仗,才出现了今天可喜的局面。

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使我们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泌阳县属于山区贫困县,底子薄,困难大。加之当时国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之中,对贫困县的交通扶贫拨款十分有限,而如果要求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的县财政切出一块可观的资金去发展农村公路事业,也很不现实。怎么办呢?我们公路交通部门的做法就是“坚持两个紧紧依靠”,一是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二是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争取项目资金修建县乡公路时,我们发扬“跑百趟腿,登千家门,说万句话,争一块钱”的精神,不怕跑腿受累落埋怨,更不怕担风险受处分,千方百计为筹措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去跑、去要、去争,并以党性做保证,显示出共产党人坦诚、担当的高风亮节。比如,在1995年修建泌阳至羊册四级油路工程时,为争取及早立项,分管交通工作的县委常委、副县长谭光郁带领我们赴北京、山东等地找熟人、托关系,争取政府领导和业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终于使这个计划外的以工代赈项目提前立项,并按时破土动工。这条长达32公里的县级公路涉及西北8个乡镇,使30多万人民群众受益。回忆在当时党中央、国务院还没有提出减轻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当时的政策是以工代赈的配套资金,受益乡镇必须自筹,受益群众必须民工建勤。饱受了“行路难”之苦的泌阳人民,深刻明白了“要致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的哲理,焕发出极大的筑路热情。他们有钱的出钱顶工,有力的出力干活,很快完成了工程配套资金和民工建勤任务。再如,1996年在泌阳县河城区段沿河旅游公路的修建中,各乡镇的民工建勤大军3万多人,他们食宿工地,顶风冒雪,夜以继日,没有人喊声苦,没有人说声累,从未发生为此告状的不稳定事情。由此可见,广大人民群众对公路建设都是通情达理的,对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是积极响应的。

万事开头难。当时,上级对农村公路不下拨养护经费,主要依靠征收拖拉机养路费作为养护农村公路经费的唯一来源。在组建农村公路管理所以前,拖拉机养路费是县交通局委托县公路段代征的,他们每年代征的拖拉机养路费收入还不到10万元,而且当时是“收支两条线”政策,代征收的养路费全额上交地区,而后地区按“五五分成”的比例返还。用返还的5万元去完成全县260多公里的县乡公路养护任务,资金缺口庞大,返还的这点养路费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为了给县乡公路筹集较多的养护资金,我深感责任重如泰山,因此,我在走马上任时,首先向县交通局和地区县乡公路管理处立下了“军令状”:到年底完不成60万元征收任务,就主动引咎辞职。军中无戏言。当时建所时,县编委只给了7个人的编制,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完成征收任务,我在报经县政府同意后,从县交通局工程队中借用21名职工作为临时代征员,将全县24个乡镇划分为7个工作片区,按照“兵选官、官挑兵”的办法,各片区先选出一名片长,之后优化组合。人员确定以后,实行包干承包责任制,完成任务者奖励,完不成任务者处罚。不严格执行政策,甚至违法乱纪者,轻者辞退,重者依法依规追责。俗话说:“人叫人动人不动,改革调动积极性。”我这一“招”真灵验,到年底完成了65万元的征收任务,超额5万元,我受到了地区县乡公路管理处的嘉奖。之后,我又按照“改革、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连年实现工作创新,第二年完成了110万元,第三年完成了160万元,第四年完成了205万元……泌阳县征收的拖拉机养路费直线上升,在全区各县市名列前茅。在一次总结表彰大会上,时任地区交通局局长段太龙夸奖说:“老牛干工作就像老黄牛那样拉车不松套,少说多做,埋头苦干,一直有使不完的牛劲儿呀!”在公路养护方面,我采取“借船出海”的办法,首先借用乡镇政府的力量,组织好勤工建助,并帮助各乡镇先后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站,建议由乡镇政府的交通助理兼任养护站站长,每个站选配5至7名农民工担任养护员,劳动报酬从所里的养护经费中给予适当定额补助,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开展创建五好养护站活动,努力打造“文明样板路”的精品路段。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泌阳县的农村公路面貌不断为之改观。

高楼大厦平地起,公路嬗变换新颜。2010年底,县乡公路柏油路由零公里增加到710公里,村道水泥路由零公里突破到1666公里,公路密度增加到76公里/每100平方公里,国家公路建设投资由九十年代初期的120万元增加到86亿元。近年来,全县的公路建设一直步入“新起点、大跨度、超常规”的快车道,特别是沪陕、新阳、焦桐三条高速公路在泌阳境内纵横交错,八十米宽的高邑、陈庄两条高速引线路连接县城,大大拉近了泌阳与周边城市的距离。昔日,广大农民“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现在,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网络已经形成,村村通、户户通,千家万户连北京。人们驾车东行一个小时能到达驻马店,西行一个小时到达南阳,南行一个小时到达信阳,北行一个小时到达平顶山。泌阳彻底摘掉了“老背”这个帽子,撤县划市步伐不断加快,成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四通八达、豫南要衢”的好地方,“泌阳不背、山沟不土”,已由过去讽刺性的戏言变成美好的现实。让流淌西去的泌水母亲河去见证这个伟大的历史嬗变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