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 锟 通讯员 王树恒 黄 伟
脱贫攻坚,离不开法治的护航。近年,正阳县人民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选优配强帮扶干警、驻村工作队员以及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立足群众,积极完善帮扶机制,在帮扶工作上出点子,在平安建设上流汗水,铸就法治利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披荆斩棘,得到正阳县委的充分肯定,正阳县委主要领导对正阳县人民法院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批示。
“王法官,我和我哥哥因为一块地闹矛盾,他把我家种的芝麻给拔了,麻烦你过来帮忙处理一下。”今年8月的一天,正阳县人民法院的王法官接到了所帮扶村贫困户李某的求助电话。
李某与李某某是同胞兄弟,父亲过世后给兄弟二人留下了3亩地,李某的妻子用来种上了庄稼。李某某认为这块地是双方共有的,李某不应当单独享用,李某某的妻子一气之下将李某的芝麻拔掉几十棵。兄弟俩因此争执不休,搞得双方家无宁日。
接到电话并了解情况后,王法官立即与该村干部一起前往调解。
“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你们就因为这事闹得兄弟反目成仇,成为村里人的笑话,你们说值得么?”王法官耐心地劝说兄弟俩。
“关于土地的问题,我建议,你们兄弟二人各自耕种一半,另外李某被拔掉的芝麻李某某你要赔偿,你们看这样好不好?”王法官的建议合情合理,兄弟俩最终接受了王法官的建议,二人握手言和。
“有这样高水平的调解能手以及普法能手调解案件,既可服务扶贫工作,又能化解村里的纠纷,让村民在法律上也一起‘脱贫’,真是太好了。”该村干部赞扬道。
该院开设“法律课堂”,盯准村民法律意识淡薄问题,让法治思维生根发芽。法官在入户走访和接访群众过程中发现,因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引发民事纠纷问题日益突出,调处不善有可能激化矛盾,甚至存在民事纠纷转刑事案件的风险。针对这种现象,帮扶法官发挥自身优势,将“法律课堂”搬进了贫困村。他们以拉家常的形式,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把党的好政策和村民的法律盲点向大家娓娓道来,收到预期效果。同时,结合“三会一课”活动,举办法律专题课堂,广大党员和村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群众有困难、有纠纷就找帮扶法官,该院帮扶法官成为百姓的主心骨。2016年初以来,正阳县人民法院帮扶干警在帮扶过程中先后为群众调解纠纷30多起,提供法律服务2000多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得到了帮扶对象以及村干部的赞扬。
“这笔救助款来得真是及时,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今年5月,在正阳县人民法院举行的司法救助款集中发放仪式上,傅寨乡老付寨村的贫困户姚某接过1万元救助款连声感谢道。
2015年2月,姚某被李某等人打成轻伤,住院40多天,花去医疗费4万余元。法院以犯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李某、李某某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和六个月,并赔偿18.7万元钱给姚某。
由于李某、李某某均在监狱服刑,无经济来源,他们名下又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该案陷入了“不能执行”的困境。为了缓解姚某后续治疗所面临的困难,扶贫干警多次到姚某家中释法解惑,并详细指导办理司法救助申请的程序。最终,通过法院的“绿色通道”,姚某拿到了1万元司法救助款,解了燃眉之急。
近年,该院对涉及扶贫领域的案件积极推行“一站式”精准服务,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除依法缓、减、免诉讼费外,还积极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及时化解涉农纠纷。
“司法救助只是针对少数贫困户,为改变这种状况,扩大帮扶效果,我院干警每年都会捐赠资金、电脑以及办公桌椅等给所帮扶的贫困村,进一步夯实帮扶根基。此外,干警也会自掏腰包予以帮扶。今年,全院干警自发捐款26000多元,用于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产业发展,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正阳县人民法院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