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殿文 许 伟 闫海峰 文/图
谭道俭正在整理他的上水石和盆景。
听说泌阳县高邑镇谭园村的贫困户谭道俭脱贫了,记者满心疑惑:这个两年前因病致贫,至今都不能干重体力活的农村老汉咋这么快就脱了贫?
7月24日,顶着烈日酷暑,记者一行三人去探访谭道俭。
骄阳似火,路边农田里的玉米、芝麻等作物吮吸着土壤里的水分,长势喜人,开着白花的芝麻蒴果初现。
“芝麻开花节节高,今年肯定是个好收成。”同行的市委市直工委派驻谭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刘玮说。
“谭大哥、嫂子,这两天没来看您,你们都还好吧?”还未到谭道俭跟前,刘玮已热情地向夫妇俩打起了招呼。院子里的小狗摇起了尾巴,友好地望着刘玮。院子里种着的葡萄、柿子、石榴等果树,绿意盎然、硕果盈枝。
“好,都好着哩!”闻声出来的谭道俭夫妇忙把我们迎进了屋内,“你看,前几天你送来的药还没吃完呢,真不知道该咋感谢你呀!”
落座后,谭道俭和我们拉起了家常。“我今年54岁了,比起现在,前几年的日子过得是真苦啊!俩闺女都已经出嫁了,大闺女从小就身体不好,脑子落下了毛病。为了给她治病,家里花光了积蓄。”谭道俭说,“前些年,除了种几亩地,就靠维修农机挣点闲钱,勉强度日。”2016年,谭道俭患腰椎病,手术后,腰间至今还有两根钢架,再也干不动重体力活了。
不能干,该咋活?这让谭道俭苦恼了许久。
就在谭道俭苦恼的时候,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来了,经过镇村干部的摸排调查,谭道俭一家很快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县里、市里先后派来了驻村工作组,制订了扶贫工作计划。依托铜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建设规划,结合谭园村所处的区位优势,驻村工作组在市、县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制订了详细的乡村旅游建设规划,并获批为市级旅游村。
在帮扶队员的指引下,谭道俭做起了假山、上水石、盆景的制作销售营生。随着谭园村乡村旅游的风生水起和驻村帮扶队员的推介代言,上门选购上水石、盆景的顾客不断增多,谭道俭的生活逐渐好转。
“你瞧,这是含羞草,我觉得它是有灵性的,把它栽在上水石里真是绝配,这是草莓、兰草……”望着院子堆放的一座座小小的假山、盆景,以及点缀其间的绿植,谭道俭如数家珍,“我老父亲生前就是做上水石的,弟弟也靠它发了家,盖起了楼房。我那时对这不感兴趣,却耳濡目染学了点皮毛,没想到后半生却派上了用场。”
“前天刘文超书记还带着两个企业客户来选购上水石呢!”谭道俭高兴地说。原来,谭道俭是市委市直工委书记刘文超的帮扶对象,驻村工作队员在帮扶之余经常动员市区的朋友来这里,一是旅游观光,二是可以顺便推介有需要的朋友选购贫困户的特色旅游产品。这让谭道俭的上水石、盆景销量日增。
“没什么,能为你推介客户、带来生意也是我们驻村工作的一部分呀!”爽朗的笑声传遍了这个昔日贫困的小院。这笑声惊醒了午后院子里的柿树,也惊醒了路旁开得正白的芝麻花。
愿谭道俭年年岁岁柿柿红、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