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新义
自2007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以来,确山县珍惜荣誉、珍重成果、珍存实践、珍视未来,以更加高昂的热忱、更加豪迈的气魄、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巩固好创卫成果,谱写好创卫新篇。
强化顶层设计
凝聚创建合力
善博弈者,善谋全局。确山县牢固树立“抓创卫就是抓发展、抓环境、抓民生”的理念,以建管并重、城镇共建、提质升级、全面发力为抓手,大力推动创卫工作开展,积极探索出了协调指导、问题监控、精准整改、督查推进和创卫保障等“五大机制”。
协调指导机制。日常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根据创卫工作推进情况、时间安排和存在问题,及时召开由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研讨会、推进会、现场会,化解问题、解决矛盾,做到了有的放矢、快捷高效。
问题监控机制。建立数字化城管平台,县城市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全天候巡查,及时发现并交办问题。县创卫办设立公共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动态监管,有效发挥了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同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明察暗访的方式,对创卫工作进行不定时带队检查,确保及时准确发现创卫工作中的问题。
精准整改机制。县创卫办在建立创卫工作问题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问题整改清单、责任清单,并充分利用“红色确山”微信公众号发布问题整改清单,加快整改进度,做到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整改。
督查推进机制。县创卫办会同县督查委对交办问题进行逐条跟踪、现场核查,对核查通过的给予销号,未通过的以督办单的形式进行督办。县电视台推出《曝光台》专栏,“红色确山”微信公众号推出《创卫曝光台》专栏,聚焦曝光创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部门进行监督,有效解决了一大批老大难问题。
创卫保障机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创卫工作保障措施,在人员抽调、项目招标、设施设备采购以及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最充分的保障。
多年来,全县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领干部职工冲锋在创卫第一线,全面负责所分包单位办公区、家属楼区、包干路段的整治和管理。责任单位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结对联系所分包路段的沿街门店,认真落实“门前三包”机制,张贴、发放创卫明白纸,宣传动员和指导群众参与创卫工作,全县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没有空白的创建工作网络和“领导带头干、干部率先干、群众跟着干”的全民创建氛围。
对标查漏补缺
开展专项整治
创建卫生城,方向是关键。近年来,确山县认真对照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考评细则,严格标准、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升品位。在城区开展了8个专项整治行动,涵盖了创建的九大项内容。8个专项整治行动明确责任单位,限定整改时限,使一批城市管理中的难题得以解决,有力推进了创卫各项工作的落实。
市政环卫设施专项整治负责更换中心城区果皮箱、改造提升公厕、建设垃圾中转站等;农贸市场、小吃城及早市夜市专项整治负责对城区内的临时菜市场、官庄市场升级改造,加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做到了划行规市;还有小广告及弱电线缆规范治理专项整治,城中村、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专项整治,“三小”单位、“五小”行业专项整治,住宅小区、家属区、办公楼院专项整治,交通秩序及主次干道业态专项整治,城区创建宣传、亮化工作专项整治,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8个专项整治行动小组在轰轰烈烈、持续不断的专项行动中,相互依托、相互配合,更加有效地推动了创卫工作,一大批城市管理中的短板得以补齐。
创建成果凸显
惠及千家万户
创卫,让城市更美好;创卫,让人民更幸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多年来矢志不渝的创建也让确山县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近年来,确山县各级干部群众围绕创建这一主题,加快推进“三园三校三院三中心”建设,第七小学一期投入使用,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新中医院、盘龙山公园核心区、高铁带状公园全面开工建设。围绕完善城市路网,实施“内连外接”工程,重点打通了6条断头路,新建了东南绕城、3条连通道路、11条城区道路。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宜居舒适、便捷舒畅。
自创卫工作开展以来,确山县在城区道路实行保洁员管理体制,确保了城区全天候保洁,建成二期生活垃圾处理场,新建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集中式引用水源地水质达100%,形成了洁净、安全、环保、清新的良好城市环境。
为了守护住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确山县全面加强全县1300多家生活超市、副食店、快餐店、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检查,重拳出击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让全县群众买得更放心、吃得更安心、生活更舒心。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县电视台每周一期的《卫生与健康》专栏,开办健康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和创卫文艺晚会。盘龙山健康主题公园、健身游步道等项目的建设,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健身活动的需求,而且引导着广大群众向着生活更卫生、更健康、更质量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