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07月25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吕改名的“扶贫经”

发布时间:2018-07-25 08:21:09  

记者 刘仁忠 通讯员 杨明华

在汝南县常兴镇,提起全国优秀农民工、驻马店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吕改名扶贫的事,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啧啧称赞,人家种地为致富,吕改名种树为扶贫。

吕改名是常兴镇王集村吕台子村民组人,村民组不大,有270人,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4户36人。从小就尝过贫困滋味的吕改名,因为姊妹多、家里穷,经人介绍,入赘到本镇的崔屯村小李庄,成为一名上门女婿。为摆脱家庭贫困,他先后干过泥瓦工、养过猪。2015年底,吕改名得知种植三红紫薇是一项致富和带贫产业后,决定改行从事花木产业。于是,他拿出自己多年积攒的180万元,租赁和流转土地160亩,从美国引进三红紫薇苗,兴建了48个大棚,从事苗木繁育。

温室的幼苗在水肥足的作用下,拔着节往上窜。48个大棚每棚繁育幼苗10000株左右,至少在温室里生长2年。整地、建棚、插苗、浇水、给苗木打叉,工序复杂,需要的人手多,吕改名就把50多名贫困户和留守老人组织起来,经过培训当起产业工人,专门负责苗木管理工作,每人每天最低收入50元。像施肥、整地等劳动强度大的工种,每人每天100元,仅工资支出一年就有100万元。吕勇是贫困户,2015年起,一家两口都在苗木基地务工,每年能挣8万元,家里不仅盖起了小洋楼,还供应儿子女儿上了大学。

开支大了,钱从哪里来?“以地养工呗!”吕改名说。他将幼苗移栽到露地里,采取苗木与花生、苗木与西瓜、苗木与小麦等间作套种的方法,不但不影响苗木生长,而且每亩每年还多收入1000多元。今年,吕改名还将订单辣椒、订单中药材与苗木实现套种,又雇用了20名附近村的贫困户负责田间管理,除每人每天50元工资外,奖金按效益给予兑现,惹得村民红了眼,都争相要给吕改名打工。

对此,吕改名嘴上光说好,就是不点头。为啥?“我是先趟路,做给村民们看,等经验成熟了,秋收后把村民们的地都流转过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吕改名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