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华飞
生命不能重来,青春亦只有一次。这是人最灿烂、最强健、最富有创造力的一段美好光景。
如何把握宝贵的青春不留遗憾?见贤思齐,我们可以从伟人身上找答案。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的毕业论文里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段话充满了青春的激情和决绝的意志,清晰表明了马克思的人生目标和雄图大志。马克思将自己光辉而伟大的一生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并最终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
美国物理学家、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这句话的意思是,很多人过早地将自己禁锢在重复的生活模式下,也许看起来很忙碌,但却活得无意义。这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对青春极大地挥霍和浪费。很多青年人的通病是想法太多,而读书又太少,所以总也不知道该怎么活。青春只有一次,该追求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人,都应该去渴望并勇于追求真理、追求丰富多彩的人生。如同吃红糖水般甘甜而且乐在其中,而并非捧着手机握着鼠标,这点点那刷刷,嘻嘻哈哈,刷了半天手机越看越空虚……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写道:“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除了刷手机玩游戏,我们可以在任何感兴趣的领域倾注这种热情,也许不用一万小时,一千小时的投入也会成就你的不凡。而且你可以用很多个一千小时,投入到你感兴趣的不同领域之中。这样,在你有限的生命里,你将可能成为科学家、诗人、歌手、厨师、侦探……你将拥有很多种人生体验和可能性,青春将因为你的奋斗而展现耀眼的光芒。也许我们并没有雄才大略,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为社会献一份力、添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