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
水城之水清如许,方有灵气在其中。
这里所说的水城,指的是“中原水城”睢县。睢县是因流经此地的一条睢水而得名。睢水绵延几千年,像一条龙,在睢县城中盘卧成一池湖水,叫做北湖。
跨过长长的石桥,在湖水中央靠东北角,是一座占地大约40亩的仿古建筑群,这就是襄园。襄园正中心筑有高台,抬眼望去,是一尊塑像:一位老者身着长衫,左手扶宝剑,右手自然背到身后,正昂首远望。他就是宋襄公,他所站的高台叫望母台,他望向西方,在找寻他远在异国他乡而不得见的母亲。
宋襄公, 春秋时宋桓公次子。继任后是宋国第20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望母台下有石刻的说明。宋襄公之母失宠,被夫君遣送归卫,思念天国不止而不可返,在极度悲苦之中曾作诗《河广》,抒发她思念宋国、盼望回归的急切心情。宋襄公是个孝子,同样思念自己的母亲,但是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无法与母亲相见。把母亲接回宋国,违背父君的意愿,为不忠;不把母亲接回宋国,辜负了母亲的生养之恩,为不孝。于是,他想了一个忠孝两全的办法,决定在宋国的西部边境修筑一座望母台,渴望登上高台看到母亲,以此表达他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可怜宋襄公,这一站就是2600多年,把自己站成了一尊雕像,把秋水望穿,也不知道看没看到过母亲的影子。
卫国远吗?《河广》诗里是这样写的:谁说黄河广又宽?一片苇叶渡对岸。谁说宋国路遥远?踮起脚跟在眼前。谁说黄河广又宽?河宽难容小木船。谁说宋国路遥远?一个早晨去复还。一个早晨就能够走个来回的距离,却人为地将一对母子活活拆开,虽然他们贵为皇族!虽说宋襄公的孝心日月可鉴,但封建礼教的阻隔则可悲可叹。
看着宋襄公望向远方的目光,那目光里有说不尽的哀愁,有道不出的失望。
“一池水,碧波荡千顷。襄公望母披霞衣,飞龙横卧侧耳听。何时唤母应?”有道是“万顷烟波万顷愁”,宋卫之间,山虽不长、水亦不远,只可怜,遮断襄公西望眼,欲尽孝而亲不在,有泪无言空嗟叹!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
令人欣慰的是,在宋襄公身后的漫漫时间长河里,孝道文化世代相传。就像
在襄园西边,宋襄公西望的目光应该能够看到,不远处的新世纪公园里,大型雕塑《凤舞水城》上,红色的凤凰高扬着翅翼腾飞,三个“铁人”分别以游泳、骑车和跑步的姿势穿于其中。雕塑不仅给人以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启迪,更彰显出“中原水城”睢县腾飞的昂扬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