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05月25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望母台

发布时间:2018-05-25 08:39:39  

吴涛

水城之水清如许,方有灵气在其中。

这里所说的水城,指的是“中原水城”睢县。睢县是因流经此地的一条睢水而得名。睢水绵延几千年,像一条龙,在睢县城中盘卧成一池湖水,叫做北湖。

跨过长长的石桥,在湖水中央靠东北角,是一座占地大约40亩的仿古建筑群,这就是襄园。襄园正中心筑有高台,抬眼望去,是一尊塑像:一位老者身着长衫,左手扶宝剑,右手自然背到身后,正昂首远望。他就是宋襄公,他所站的高台叫望母台,他望向西方,在找寻他远在异国他乡而不得见的母亲。

宋襄公, 春秋时宋桓公次子。继任后是宋国第20任国君,后来的春秋五霸之一。至于这望母台的来历,其背景还得从宋桓公在位时说起。据《睢州志》记载,宋襄公的姥姥家是宋国西北的卫国人,宋襄公的母亲即宋桓公夫人是卫文公的妹妹。公元前661年,卫国为北狄所灭,宋襄公的母亲见娘家被“侵略者”的铁蹄所践踏,心里那个急呀,就想回老家抗敌救国。那时候的妇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嫁到我们宋国了就是我们宋国的人了,宋桓公不同意老婆回卫国。谁想到,宋襄公的母亲也不是好惹的,宁愿抛弃正室之位也要执意回国帮助哥哥光复卫国。老婆不听话,宋桓公气得呀,下令永远不准她再进入宋国地界。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望母台下有石刻的说明。宋襄公之母失宠,被夫君遣送归卫,思念天国不止而不可返,在极度悲苦之中曾作诗《河广》,抒发她思念宋国、盼望回归的急切心情。宋襄公是个孝子,同样思念自己的母亲,但是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无法与母亲相见。把母亲接回宋国,违背父君的意愿,为不忠;不把母亲接回宋国,辜负了母亲的生养之恩,为不孝。于是,他想了一个忠孝两全的办法,决定在宋国的西部边境修筑一座望母台,渴望登上高台看到母亲,以此表达他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可怜宋襄公,这一站就是2600多年,把自己站成了一尊雕像,把秋水望穿,也不知道看没看到过母亲的影子。

卫国远吗?《河广》诗里是这样写的:谁说黄河广又宽?一片苇叶渡对岸。谁说宋国路遥远?踮起脚跟在眼前。谁说黄河广又宽?河宽难容小木船。谁说宋国路遥远?一个早晨去复还。一个早晨就能够走个来回的距离,却人为地将一对母子活活拆开,虽然他们贵为皇族!虽说宋襄公的孝心日月可鉴,但封建礼教的阻隔则可悲可叹。

看着宋襄公望向远方的目光,那目光里有说不尽的哀愁,有道不出的失望。

“一池水,碧波荡千顷。襄公望母披霞衣,飞龙横卧侧耳听。何时唤母应?”有道是“万顷烟波万顷愁”,宋卫之间,山虽不长、水亦不远,只可怜,遮断襄公西望眼,欲尽孝而亲不在,有泪无言空嗟叹!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

令人欣慰的是,在宋襄公身后的漫漫时间长河里,孝道文化世代相传。就像梁启超先生说的:“生斯邦者,闻其风、汲其流,得其一绪则足以卓然自树立。”据《睢州志》记载,截至到清光绪十八年载入历史史册的睢州籍孝子就有23人,还有孝女一人、孝妇35人,他们的孝道事迹都很感人。今天,睢县在推动经济发展、让老百姓富起来的同时,更是始终坚持培育、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文明风尚,丰富人民精神生活。

在襄园西边,宋襄公西望的目光应该能够看到,不远处的新世纪公园里,大型雕塑《凤舞水城》上,红色的凤凰高扬着翅翼腾飞,三个“铁人”分别以游泳、骑车和跑步的姿势穿于其中。雕塑不仅给人以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启迪,更彰显出“中原水城”睢县腾飞的昂扬信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