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元元
“高总,麻烦你再喊几个人,把车上树苗捆扎牢固,到商丘好几百里路,路上颠簸得厉害。好了,让你们受累了,我们下月再见。”卡车司机解师傅一边发动满载树苗的车,一边微笑着向高春莲夫妇致谢。
这是4月27日记者在遂平县嵖岈山镇周楼村高春莲的“竹柳育苗基地”看到的竹柳苗旺销的喜人场景。
“竹柳是我们专门培育的环保树种,没有柳絮,适应性强,三年成材。目前,大量用于嵖岈山镇优良树种的改造和推广。”
“安徽、新疆、广东、海南都有我们的试种点。外地客户三天两头来育苗基地拉树苗,我们的树苗已远销南阳、开封、商丘等地。”
面对记者的采访,遂平县东辰种植合作社总经理高春莲和丈夫李志安满脸喜悦,你一言我一语地向记者表述着创业奋斗的甜蜜。
然而,谁能想到,多年前他们的日子是那样穷困、艰辛。1990年,在市电表厂和市制钉厂上班的夫妻俩,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挑战:双双下岗。
“那时候感觉就像走进了死胡同,找不到方向,很茫然,很无助。”回首当年,高春莲至今记忆犹新。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尝试和痛苦摸索,夫妻俩决定南下广州打拼,做长途货运生意。一干就是21年,货车从一辆发展到8辆。
2016年,结束在外漂泊打拼的日子后,夫妻俩决定回乡创业,并选定遂平县嵖岈山镇周楼村作为创业基地,投资环保朝阳产业——竹柳育苗。随即,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遂平县东辰种植合作社。
通电、修路、打井,处处需要钱。为了筹措资金,丈夫李志安天天跑借贷。雇人干活,人家怕你发不了工资。咋办?自己干!身为总经理的高春莲,白天奔波劳累一天,夜晚偷偷抹泪。
危难时刻,嵖岈山镇党委书记徐俊启、镇长李建军,周楼村党支部书记万全志得知高春莲、李志安夫妇的情况后,及时伸出援手,鼎力相助,现场办公协调完成了道路、用电和打井等基础工作。
2016年6月,夫妻俩投入资金引进了美国“竹柳”环保树种,开始了前期育苗。
“市场前景好,一点儿不愁销。”高春莲指着准备装车的一大堆竹柳,满脸笑容地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又拿下了300亩土地,准备扩大育苗规模。
高春莲、李志安夫妇在精心打造环保产业的同时,还看准了洋甘菊种植这个产业。去年在苗圃园里立体套种的近百亩洋甘菊收获喜人,远销广东等地,销路很好。
高春莲、李志安夫妻俩的环保产业和种植、养殖,让周楼及附近村庄的30多个村民在家门口轻松实现了就业,帮1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万全志告诉记者:“通过土地流转,周楼村有50多户村民,每年除拿到每亩950元的流转金外,还可以到苗圃基地上班,轻松在家门口就业,夫妻俩不畏挫折,靠奋斗创造幸福,也为周楼村脱贫致富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