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8年04月05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住关键生育时期 防治小麦病害刻不容缓

发布时间:2018-04-05 07:43:01  

□ 高新国

现在小麦普遍处于拔节后,是用药防治各类小麦病害的关键时期。由于近期雨天多,田间土壤湿度普遍较大,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类小麦病害有迅速发生蔓延的可能,防治小麦病害刻不容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防治的小麦病害主要有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锈病、黑粉病。 

1.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发生普遍,因病造成产量损失一般在10%左右,严重时在30%~40%。

小麦各生育阶段均可受害,春季为浸染盛期,病株率上升最快,拔节后病株率很高,造成节间或茎秆腐烂抽不出穗,或抽穗后成白穗,结实少、籽粒秕,严重时易引起倒伏。

防治方法:防治纹枯病以分蘖末期喷药防效最好,拔节期次之,孕穗期较差。杀菌剂噻呋酰胺、戊唑醇、烯唑醇、三唑醇、氟环唑、丙环唑等药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高效药种,持效期长。

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当病株率达15%时,每亩用25%的戊唑醇30g~40g加20%的井冈霉素水溶粉剂25g或20%的三唑酮乳油50ml加水30kg~40kg对小麦茎基部进行喷施,还可加入4.5%的高效氯氰菊酯50ml,兼治蚜虫、红蜘蛛等。视发病轻重,间隔7天~10天,连防2次~3次。

防治小麦纹枯病,用足水量很关键,应增加水量喷雾,将药物送到小麦基部易发病部位,以提高防治效果。选择上午有露水时喷药,有利于药液扩散流到麦株基部,提高防治效果。小麦拔节前后用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防治纹枯病能减轻后期白粉病的防治压力。

2.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对小麦产量、品质影响最大的病害之一,不仅造成减产,人、畜食用病麦粒或面粉后,会产生头痛、呕吐等急性中毒症状,长期食用还可发生器质性病变。

防治方法:小麦赤霉病最佳防治时期为初花期(扬花株率5%~10%),生产上可以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在田间见小麦开花就开始用药防治。用药宁早勿迟,小麦穗期阴雨天多时应抢在雨前或趁雨隙提前喷药。小麦扬花期如遇潮湿降雨天气,会造成赤霉病流行,在首次施药后间隔5天~7天再防治一次。每亩用25%的戊唑醇30g~40g加麦健50ml或40%的多菌灵胶悬剂50g加水30kg~40kg喷雾,适期足量使用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的防效。 

3.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被害麦田损失在20%~30%。小麦白粉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是气候,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气温偏高、过程性降雨偏多的年份往往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防治白粉病一般在小麦拔节后,以后视白粉病发生情况决定是否再次施药防治。用药防治小麦白粉病宜早不宜晚,宜在发病初期用药,错过防治适期用药防效会下降。每亩用25%的戊唑醇30g~40g加麦健50ml或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g~100g加水30kg~40kg常量喷雾。

4.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在我市主要发生的有条锈病和叶锈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一旦流行,就会迅速扩展蔓延,在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

防治方法:锈病应在田间出现中心病团时立即喷药防治,25%的戊唑醇30g~40g加麦健50ml、40%的多菌灵胶悬剂75ml、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g或20%的粉锈宁乳油40ml每亩加水30kg~40kg,均是防治锈病的药剂。近年来,实践表明,喷施粉锈宁还有防止叶枯病发生的效果,有效地延长绿色叶片的功能期。⑩2

(作者系市农科院副研究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