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国安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一种爆发性、流行性、气候性病害,对小麦生长危害极大。该病害一方面导致小麦枯白穗,籽粒秕瘦,粒重降低,造成减产;另一方面,因病粒含有病菌分泌的毒素,对人体有害而限制了食用价值,影响小麦品质。
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首先,近年来,赤霉病在我市发生危害呈明显加重趋势,麦田残留大量赤霉病病菌;其次,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病害,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导致麦田湿度大,有利于赤霉病孢子萌发扩散;再次,赤霉病病菌在小麦扬花期侵染小花后进入小穗为害,也可再侵染其他小穗。
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小麦赤霉病的防控重在预防,要做到合理用药、适时喷药,重点将药液喷洒到小麦穗部。具体防治方法:在小麦齐穗-扬花初期,每亩用25%咪鲜胺50g~60g或40%多·酮可湿性粉剂80g~100g或40%戊唑·多菌灵55g~75g或25%氰稀菌酯100g~200g,加水30公斤~40公斤,科学配制药液,均匀喷洒小麦穗部。阴雨天多时,在小麦灌浆初期进行二次或三次施药,防治赤霉病病菌再侵染为害。防治用药应选用与上次防治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品,以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作者系驻马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