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军民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取得万里长征的光辉胜利,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在缅怀长征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回想起了40年前的事。那时《长征组歌》刚刚问世,我们驻马店一中就排演了大型合唱《长征组歌》。180人的强大阵容,用时代的气息展现当年红军的艰苦历程。
那是1976年,我们还在上高中,当时的一中学校倾全校之力成功排演《长征组歌》,并在工人影剧院、人民剧院盛大开演,还参加了市里的汇演。整场的10首歌曲,全部由一中师生倾情演出,大型合唱由
从“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的《告别》,到“雪皑皑,野茫茫”的《过雪山草地》;从“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神勇,到大会师的雄浑壮观,十个精彩的段落,每段都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艺术风格,牢牢地把观众吸引。当《长征组歌》进行到《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报喜》、《遵义会议放光辉》等经典片段时,很多熟悉组歌的观众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随着组歌的不同段落,台上合唱队齐刷刷地变换着各种组合和造型,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激烈的掌声回荡在剧场上空,证明了红色经典不朽的力量。
时值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几天的思绪一直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当中,当年的同学鼓励我写一写排演《长征组歌》的回忆录,迟迟未下笔的原因是担心有所遗漏,以偏概全。这么多的人参加,这样大的场面,人人都可以写一篇回忆录,而我个人回忆是微不足道的。如果非让我回忆,总结一下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就是“波澜壮阔、激情燃烧”。
在那波澜壮阔、激情燃烧的年代,我们唱着《东方红》迈入学校校门,我们又唱着《长征组歌》毕业踏入社会。是长征精神哺育我们成长,激励我们“万水千山只等闲”,锻炼我们“筋骨坚如钢,心灵红似火”。
正是有了长征精神,我们才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长征组歌》的演出成功。这个成功要归于全体一中同学的共同努力,除了我们能记住名字的前排朗诵、领唱的同学之外,还有站在队伍里不知姓名的同学们的一起努力。那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宏大演出,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还有一位当场昏倒的同学。我记得她是一位比我们低一届的小学妹,身材瘦小,站在最后一排凳子上,因舞台灯光太热中暑而昏倒。几位老师和学姐用扇子为她降温,那时候条件差没空调。可见我们那时候是多么的团结友爱,众志诚成,现在想起来也挺感动人。
还有许多幕后英雄。演出的合唱凳,是大木板钉的,也很沉,我记得是几名男同学运来运去,搬上搬下,没有人叫苦叫累,服装道具全部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每个班级参加演出的同学较多,班主任大开绿灯,那时也没有高考的压力。
长征组歌对我们这一届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深远的,但凡参加演出的同学都无比怀念那个难忘的岁月。
孙晖说得好: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经历了上山下乡,但是那是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
贝玉珠说的是: “那个年代艰难困苦的事都让我们赶上了,我们尝尽了人生酸甜苦辣。但历经锻炼的我们又是幸运的一代。”
王泽龙善于归纳:“生来就挨饿,上学就停课。中学就下乡,回城没工作。筋骨坚如钢,心灵红似火。尝尽人生苦,安康就是乐。是磨难,也是财富;有损失,也有收获。”
杨坚感慨地说: “应当说,参加了演出的同学们,迈出校园后,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历程,绝大多数都是好样的。”
是的,长征精神永远激励一中的同学和所有的人们奋勇向前。井冈山精神不朽!长征精神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