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土地绿色梦 沃野千里富农家
绿野种植合作社以土地流转助推农业发展
本报讯 (记者 薛娜)春回大地,气温回升,遂平县绿野种植专业合作社迎来了一年中农业生产的关键时节。经过几年辛勤耕耘,该社现已发展入社农户458户,社员3610人,土地托管面积3000亩,标准化生产基地8个,生产有机肥加工厂1个,培训社员教室20间。由于该社带动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14年度获得了两个市级单位(一个是市供销社,另一个是市农业局)颁发的“优秀专业社”光荣称号。
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从2010年起,董事长姚新领带头承包托管本村200亩土地,获得较好的效益后,坚定了成立专业合作社、搞好粮食种植的决心和信心。通过示范带动,2013年成立了遂平县绿野种植专业合作社,把4个村的土地连片集中规划、布局,建立了以种植和培育优质粮食作物为主的8个农业示范生态园,现已成为全县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专业合作社。
加强合作社基层工作建设,建立健全生产运营机制。该社在基础工作方面认真抓好制度建设,一是坚持民办性质。建立合作社总章程和“民管”制度,由5位发起人以集资入股的方式拟定合作社章程,根据章程召开社员民主大会,通过社员民主大会建立健全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机构,明确了理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岗位责任制度,做到了尊重农民意愿、农民参与管理,使合作社走上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民主管理的健康之路。二是坚持独立、规范、自主的原则。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试行》建立财务制度,界定会计出纳职责范围,建立成员出资个人账户,制定合作社与成员盈余分配制度,加强成员与合作社利益连接的机制建设,使财务管理公开透明。三是实行田间科学技术管理,建立健全生产安全记录制度。为实施好标准化生产,针对生产各环节和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及特点,制定了生产操作规程和生产服务流程,实施农业各环节倒查追责制度,并开展生产系列化服务。为明确责任,在生产中和社员签订安全生产合同,完善生产全程服务档案,对生产投入物品造册登记、建立台账,加强生产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生产运营机制,实行“五统一”运营模式。该社结合实际,科学统筹,把生产各环节进行规范,实行“五统一”运营模式,即统一农业生产投入品采购和供应、统一标准化生产操作、统一技术培训和指导、统一品牌和包装、统一农产品对外销售。通过这一运营模式,保证合作社运营规范、高效、有序。
加强农业生产设施建设,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该社对集中连片的土地实行综合治理,把3000亩土地进行分片平整,共布局8个生产种植区,同时根据生产基地水利设施情况,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清挖梳理排水沟8条,整修铺设道路6条,洗刷老机井18眼,打新机井12眼,配套安装变压器6座,架设电线6000米,生产基地实现了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的目标。实施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基地工程建设,搞好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依据当地万头养猪场粪便优势,由养猪场和合作社共同投资建设年生产能力7000吨的有机肥厂,解决了合作社用肥需求,改善了生态环境,使生产基地变成了良好的农产品生态园。
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围绕农民收入,该社创新运营模式,实行民主化管理,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发展社员3610人,发展农户458户,年销售收入达760万元,助农户均收入1.5万元,从而带动周边4个村250户加入了供销社,供销社土地流转面积由此扩大为3000亩,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合作社间接带动外出劳动力打工人数420人,实现年净利润50万元,不仅实力大增,而且使合作社农户获得了双份收入,供销社由此得到了发展壮大。
今年,该社积极探索土地托管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切实为入社农户增产增收做好铺垫。一是搞好宣传。进一步抓好土地流转工作,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把扩大土地流转规模作为合作社做大做强的首要目标,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深入做好邻村农户的思想工作,动员和吸收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使土地流转规模继续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再上台阶,实现土地流转2000亩地扩增目标。二是完善合作社与农户社员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行财务月公开制度,让农民入社放心,账务明白,保证农民入社利益收入最大化。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利用现有培训基础设施优势,积极主动与科技部门建立合作培训机制,有计划地聘请农科院专家、学者,坚持分期分批对社员进行培训,提高社员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其都能适应科学种田的新要求。四是加大投入。增强有机肥生产能力建设,引进新的有机肥生产线1条,扩建改造厂房20间,争取实现年生产能力5万吨有机肥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