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计划投资599.1亿元
本报讯 (记者 刘 阳)今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将更加突出,建设任务将更加繁重,建设压力将进一步增大。记者日前从市发改委项目管理科了解到,围绕今年我市初步筛选重点项目229个、年度计划投资599.1亿元的投资目标,我市今年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围绕目标抓进度。围绕全市“稳增长、保态势”,着力抓好三大目标:一是投资目标,今年初步筛选重点项目229个,年度计划投资599.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38个,总投资8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0.8亿元。针对这些项目采取“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落实法,每月按完成投资情况进行通报排名,确保重点项目全年目标任务完成600亿元左右。二是开工目标,坚持把促开工作为重要任务,将省、市重点计划新开工项目细化到月,责任到人,逐月核查通报,确保拟开工项目应开尽开,开工率在6月份达80%,10月底达90%。三是竣工目标,把竣工项目责任落实到人,及时督导提醒,确保计划竣工项目应竣皆竣。
完善制度促推进。继续推行重点项目领导分包制度。通过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及时协调项目单位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和办理相关手续,确保全年重点项目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严格落实联审联批制度,进一步扩大全市联审联批范围,对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和亿元以上集中开工项目,纳入市、县两级联审联批,按项目隶属关系由市、县区联审联批办公室按月度排出项目单子,由市、县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受理,确保计划上半年开工项目5月底前完成各项审批手续,计划下半年开工项目10月底前完成各项审批手续、亿元以上集中开工项目手续完备。坚持项目督导检查制度。坚持实行“二分之一”工作法,市、县区重点办人员每周至少一半人员用一半的时间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协调服务,确保项目建设按节点快速推进。强化项目观摩点评制度。严格落实每年不少于两次的项目观摩点评制度,计划4月份和9月份组织对2016年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进行观摩,通过项目观摩,真正把各县区项目建设的成效客观、公正反映出来,达到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目的。
紧盯重点带全面。突出抓好重点关键项目,以重点带动全面建设推进。一是重大工业项目,强化现场协调服务,及时化解矛盾难题,争取德威电缆、广大鸿远车业、遂平县信义光能、平舆县祥鸿皮业和泌阳夏南牛产业园2期项目掀起施工高潮,开工建设西平县畜牧养殖设备产业园、汝南县东威车业和上蔡县鑫光新能源项目,确保天方生物木糖醇、合成氨原料路线改造和深圳高科年产1000万台中高端平板电脑项目12月底按时竣工。二是服务业项目,督促各县区及时落实建设条件和配套设施,确保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项目、皇家驿站文化旅游开发综合体项目、驻马店国际公路物流港和老乐山文化生态产业园等一批高成长性服务业项目加快推进。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周南高速公路驻马店段项目和驻马店公交场站项目;继续实施京港澳高速驻马店北站改造和107国道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实施淮河流域滞洪区建设项目,练江河综合整治工程,小洪河、引洪道治理工程和小清河引水灌溉调节工程等一批水利项目。四是科教文卫项目,确保市职教园区、驻马店市儿童(妇女儿童)医院、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项目和平舆龙祥爱心护理院项目按计划实施。
强化服务提效能。完善市直部门服务重点项目的量化指标和考核办法,营造高效务实的项目建设服务环境。把“三严三实”和懒政怠政的治理工作与重点项目工作紧密结合,突出抓好省、市重点项目及亿元以上集中开工项目的外部建设环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大对“中国农加工洽谈会”亿元以上签约项目的跟踪问效,狠抓项目落地和服务保障机制,帮助投资方及时解决前期手续办理、征地拆迁、建设环境等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招商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推动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突出活动抓落实。一是集中开工活动,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坚持每季度集中开工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力争全年四批集中开工项目达到150个,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稳增长、保态势”的作用。二是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积极会同市金融办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会,引导重点项目单位充分利用好对接平台,解决重点项目资金问题。三是督导核查活动,根据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季节规律,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深入建设现场,集中开展项目督导核查活动,确保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拓展要素保障求实效。土地方面: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力度,盘活存量土地,清理闲置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大土地储备力度,争取省下达我市更多用地指标。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努力缓解项目建设用地的制约。用足用活土地政策,用好已批的,清理未用的,盘活闲置的,开发后备的,特别是来缓解项目用地紧张的矛盾。资金方面:在加大国家和省级政策性资金争取力度的同时,积极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城建、社会事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开展银企合作,建立项目定期推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银企对接,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融资主渠道作用,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力保障建设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