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清漪
星移斗转,岁月荏苒,随着年岁的增长,对过年的好奇与新鲜感早已淡去。然而,关于年关的那些经年往事始终停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历历如昨。
对于乡村人而言,进入腊月就到了年根儿,年味儿就渐渐浓了起来,人们开始循着“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屋、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晚上熬一宿”的年俗,祭灶神、除房尘、蒸年馍、贴春联、挂年画、包饺子……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过了腊八就是年,年根底下这个时节,乡村里传统的习俗和人们对年的期盼催促着人们做着迎接新年的各种准备,最当紧的事就是置办年货。
过了小年,赶集的次数就多了起来,每逢镇上有集市,早晨鸡叫三遍,窗棂上刚刚透出一丝亮光,父亲便在黑暗中摸索着起床,想趁着天气晴好,好赶个早集,在镇上排队割肉、买猪头肉以及各种杂碎。萝卜、白菜等蔬菜都是自家地里栽种的,新鲜水灵的萝卜躺在地窖里,那些捆头大白菜根部被穿上一根麻绳安静地挂在自家的屋檐下随吃随取。一路上,父亲急切的心情、轻快的脚步唤醒了酣睡的小路和睡眼惺忪的黎明。
二十四,父亲便开始用长竹竿绑着扫帚进行大扫除,将灶屋、堂屋、门框凡是能打扫到的地方上上下下、高高低低、角角落落悉数打扫一遍,似乎要把屋内的陈年灰尘和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十六,村里人,哪家杀猪宰羊时,那种人欢畜叫的热闹劲儿沸腾了整个村庄;杀鸡时将鸡撵得满院乱跑,使平日宁静的农家小院增添了些喧嚣和热闹。
腊八一过,母亲就开始忙着为蒸年馍做着各种准备,淘麦打面,准备酵母,磨好粉面做粉条,提前将菜籽油榨好,以便出油锅、炸馓子、炸红薯丸,为年后走亲戚准备礼物。蒸年馍是最辛苦的事情,腊月二十八发面,开始蒸年馍和枣花瓣。此时,家家户户房顶的烟囱上袅袅升起缕缕炊烟,母亲一手拉动风箱,一手往灶堂里续着木柴,将风箱拉得很响,呼呼的风扇起红红的火苗,炽热的火焰舔吻着锅底,将母亲忙碌劳作满是汗水的脸照得通红,也将母亲的心情照得亮亮堂堂。不一会儿,蒸气弥漫扩散包围了灶屋,屋里屋外氤氲着年馍蒸熟后的麦香味儿。最忙的时候我和姐姐也没有停止过给母亲添乱,碍手碍脚,扒着锅沿观看,迫不及待,盼着白面馍出笼,母亲起早贪黑,赶着蒸上一大簸箩年馍,其中枣花瓣、红薯包、豆包、肉包、菜包,细粮、粗粮、黑馍、白馍应有尽有。
当然,忙碌的还有村里的媒婆,对于信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乡里人而言,年关时往往也是适龄青年男女谈婚论嫁的最佳时期,媒婆农闲时凭着能把死人说活的三寸不烂之舌的功夫,奔南村、串北庄,走东家串西户,极力撮合一对对鸳鸯,试图成就一段段美满的姻缘。
年前,最后一个集市被称为露水集,集市上人山人海、万人空巷,整个集市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如同一锅沸腾的开水,乡里人就喜欢这种热闹劲儿,亲朋好友平时难得见面,在集市上碰面打个招呼,约好春节后走亲戚的时间。一般人家盘点着有没有漏办的年货,当家的人置办年货,要照顾到家中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为老人包上两斤白糖,为小孩子买些糖果、核桃、柿饼、瓜子等喜欢的食品,捎上几挂鞭炮,还忘不了包上一对红红的腊烛。村里大姑娘、小媳妇忘不了选购自己心仪的发卡头饰,买条纱巾和贴身物件。爱美的女人挑选几束塑料花或纸扎的花朵,扯几尺新花布为儿女做一身新衣服,把自己和孩子精心打扮一番,体体面面地过节。最快乐的当数天真无邪、不知愁滋味的孩子们,犹如快乐的鱼儿穿梭在街道的人流中。
老辈人沿袭着祖辈传下来的习俗,大年三十起个大早,将灶屋的水缸挑满,把院里院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因为大年初一是不许动刀、动剪、动扫帚的,老辈人讲动扫帚会把家里财运扫走。然后,张贴春联,布置厅堂,在门上贴上红红的春联、年画和花花绿绿的门钱,渲染着春节喜庆的气氛,堂屋中间挂上用麦秸秆编织的彩色绣球,正屋的墙上也要换上几幅新画,花瓶里插上几束新买的塑料花,将堂屋布置得焕然一新。为了图个吉利,父亲也忘不了让家具物什沾点春节的喜气,家里的物件一律贴上吉祥如意的红色条幅,院里墙壁树上贴上“出入平安、满园春光、人寿年丰”之类的吉祥话语,架子车把上要写上“人车平安”,自行车上贴上“日行千里”,甚至羊圈猪圈旁也要写上“生畜兴旺”,表达了人们对来年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除夕之夜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过之后,满地的红纸屑荡漾着十足的年味儿。年夜饭要等远方归来的家人到家时才能动筷子吃。守夜时,全家人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全家人就餐时大人孩子依次落座,体现长幼有序,长辈坐在上席,晚辈坐在下座,堂屋正中条案烛台上红红的腊烛摇曳着暖暖的烛光,将堂屋映照得红彤彤的,也映照着堂屋正中八仙桌上摆放的七碟八碗。平时难得一见的鸡鱼肉蛋都上了饭桌,香喷喷的红烧肉在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菜品。全家人津津有味品尝着丰盛的美味菜肴、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在快乐中饱享口福。农家人生活不算殷实富足,但是年却过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营造出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大年初一,起五更,放开门炮,家中的男人烧火做饭好让劳作忙碌了一年的女人们休息一天。起得较早的还有那些喜新年、盼新年的孩子们呼朋唤友,聚集一起忙着挨家挨户捡拾花炮。早饭后,街坊邻居走家串户,相互拜年。乡里规矩晚辈要给长辈磕头,讨要压岁钱,沾沾喜气和彩头。至此,年根儿的事就算是告一段落。
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又临近农历猴年的年根儿,每每想起这些往事,就会触动我心灵中最柔软的部位,那种乡情久久挥之不去,令人留恋,促人回味,心中涌动起浓浓的乡愁,也充溢着亲情和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