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6年01月19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晚霞有梦更精彩

发布时间:2016-01-19 07:29:12  

         王淑和

55岁那年,正逢县里机构改革,单位决定让一批“老牛”提前退休,我名列其中。第二天,早饭后我还像往常一样骑着那辆老掉牙的 “飞鸽”去上班,走在半路上才想起昨天已宣布退休了,还上哪门子班?便立即“打道回府”。到家后,妻子问道:“老头子,这么早咋就下班啦?”我点起一支烟低着头没搭腔。“出什么事啦?”“我被单位的小垛麦秸拣出来了。”妻子明白了:“原来你退休了,退休好啊,买菜逛街俺有伴啦!”“去你的,想得挺美,我总不能天天跟在老婆屁股后面逛大街吧!”“不服是吧,拿个镜子照照你还有几根黑头发!”

说实话,我觉得自己精力旺盛身体还好着哩,想到退休还差五年心里很不平衡。某天,有事急着去单位,原本喊我“主任”“领导”的门卫,这次却叫我“老王”。顿感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还有一次,我去市里看孙女,刚上公交车有人就忙给我让座,这回我才感到自己真的老了。老了,就像秋风中的老柳树,看着自己的一片片树叶在瑟瑟秋风中飘落,舞动着枝条却无法留住它们,只有无限的伤感。老了,就像一只吐尽丝的老蚕,只有耐心等待蜕变美丽的羽蝶……刚退休时,与人见面第一句话总是说:“老啦,老啦。”还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当名副其实的“宅男”。见我终日愁眉苦脸的样子,妻子总是劝道:“别总把‘老’字挂在嘴边,要想得开一些。”仔细想想,妻子的话对极了,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应以平常之心坦然对待。一位哲人说过:“心中有梦,永远不会老。”他在《永远不会老》的短文中写道,当一个91岁的老太太被问,为什么她能那么长寿。她笑着回答:“我想,上帝在考验我亲属的耐性。”何时才算老呢?在什么样的年龄,我们才会放弃呢?那位老太太举了下面几个例子:

100岁的时候,美国最多产的原始派画家摩西奶奶仍然在作画。

98岁的时候,意大利著名画家蒂蒂安完成了著名的《兰巴期战役》。

90岁的时候,西班牙天才画家毕加索仍然绘画和雕刻。

82岁的时候,丘吉尔完成了四卷作品《讲英语人们的历史》,托尔斯泰完成《 我不能沉默》……

读罢这篇短文,让我顿开茅塞,如醍醐灌顶。想想上述老人的晚年壮举,再看看自己目前的心态,真是羞愧难当啊!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于是,我很快调整了心态,提振精神,开始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我原是单位的“笔杆子”,平时爱写一些“豆腐块儿”,尤以消息之类见长。但小说、散文、诗歌等却是我的短板。上班时,终日忙于公务,无暇顾及创作。退休后,无官一身轻且时间充裕,于是,我开始尝试写小说、散文之类的文章,孤芳自赏、聊以自慰。或请名师指点,或与文友交流,其乐融融。

说起文学创作,始于2006年春天,那是杜鹃花盛开的季节,我随市老记协赴豫南新县参观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馆。途中,耳听当年革命根据地流行的豪迈雄壮的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目睹漫天遍野的杜鹃花,不禁由感而发,写下了《杜鹃花开红似火》这篇散文。接着又创作了《三个代表“五字歌”》《郝堂观荷》《乡魂》《正阳赋》及《民意》《贪婪的心》等文学作品,均被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近来,又开始长篇小说《望族》的构思。在文学创作方面,虽起步较晚,但我不耻下问,主动向牛林、师仁、化远、运涛等人拜师讨教,在他们的热情指导帮助下,受益匪浅,慢慢入道。

退休十余载,我在努力尝试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用手中的笔讴歌改革开放,宣传先进典型,赞美火热生活,传播社会正能量。先后报道了全国优秀民警刘文功、全国劳动模范闵建功等人的先进事迹。还在报刊上揭露了一批典型贪腐案例,积极为弘扬社会正气,鞭鞑邪恶鼓与呼。2004年、2005年我被评为全市老干部先进个人和先进老新闻工作者。

阅读,是我退休后又一大爱好。从小到老,书一直都是我的良师益友。不管是历史故事,还是长篇小说,总能在其中找到人生乐趣。退休后,每每饭后或睡前,第一件事不是读书,就是看报。十几年如一日,书香一缕常相伴。小时候,我常为灰姑娘的不幸而悄悄流泪,为唐僧取经而兴奋不已。现如今,我与李白、杜甫畅谈诗歌,与宋江等梁山好汉交朋友,与岳飞、文天祥共诉爱国衷肠。也曾为《红楼梦》中的世态炎凉倍感叹息,为《后汉书》中正阳老乡黄叔度汪汪陂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道德精神而点赞。读书使我从消沉走向梦想,从“宅男”走向社会。退休后,我曾参加市、县文化社团活动,并成为其中积极分子。因为拥有“文学梦”,才使自己笔耕不辍,乐不思彼;因为拥有“文化梦”才使我爱上阅读,补了短板,写下了《江姓源于正阳》《东汉名士黄叔度》等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并主编了《正阳·江国·江姓》《辉煌正阳》《大潮奔流》等多部文集;因为拥有“长寿梦”,才使我闻鸡起舞,苦练太极拳,强筋骨、健身心,重新焕发青春。

因为有梦想,才使我不仅摆脱了提前退休带来的精神忧郁和烦闷,还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每有小稿发表,总是先与妻子儿女们分享喜悦。每当翻阅报刊品味自己的拙文就像品着陈年的佳酿,那酣畅淋漓的心情溢于言表。目睹书橱里那一部部自己主持编纂的文集,那一本本获奖证书,我仿佛闻到一缕缕丰收的果香,就像农民望着秋天田野里丰收的景象那样,不时从内心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有梦的晚霞也精彩啊!

正是:

文苑追梦笔耕忙,

为有黄花晚节香。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