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11月23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天蓝地绿水净成为常态

发布时间:2015-11-23 08:36:54  

    生态环境保护犹如一场接力赛,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这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接线上,回望过去,党和政府坚决向污染宣战,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展望未来,让天蓝地绿水净成为常态,任重道远。

    翻阅“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成绩单,“降”字无疑是关键词。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大幅减少,2001年到2014年降幅达80%;2014年,铅、汞等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五分之一,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11.1%。化学需氧量(COD)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大幅下降,已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数字看似枯燥,环境变化却是鲜活的。这些指标意味着,我国酸雨面积已经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水平,主要江河水环境质量逐步好转,重金属污染事件减少。尽管雾霾问题仍未根治,但要看到,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成效正在显现。

    成绩由实干汇聚,行动靠思想引领。“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顶层设计相继出台,为生态文明建设绘就总设计图和路线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等一系列组合拳频频发力,打响生态环境保卫战。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引领着中国发展迈向新境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污染和生态修复是“病去如抽丝”的渐进过程,既要有壮士断腕般的果敢,也要有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当前,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偏冷趋紧的形势下,更需要增强“绿色定力”。既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行业排放总量和环境准入标准,又要发挥好环境保护对经济的优化作用,挤掉粗放发展水分,释放绿色驱动红利,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如今,我们只有继续发扬攻坚克难的精神,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才能让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从蓝图变为现实。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