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清单”晒幸福
——平舆县保民生促发展纪实
记者 刘付明 通讯员 严 驰
幸福指数节节高
幸福是什么?
是一碗水,一条路,还是一个家?
寻常百姓家的小日子,政府惦念的大民生。幸福指数被平舆人不断刷新,民生画卷在每个人的心里徐徐展开,温暖可触。你听、你看,变化就在身边,幸福漾在心田。
“以前我们这吃水得打压井,自己还得买抽水泵,花费不小。现在政府掏钱给咱打水井,送水到家,既便宜又方便。”看着清冽甘甜的自来水喷涌而出,该县射桥镇西王楼村村民王富成高兴得合不拢嘴。
长期以来,受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平舆县部分乡村地下水质变差,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至2014年底,该县共兴建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站65处,已解决45.2万人的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随着平舆县2015年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竣工,将再解决9个乡镇35个行政村10.68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该县郭楼镇三陈村村民陈小民有两个孩子。为了让孩子能出人头地,他把孩子送到县城的学校读书。虽然三陈村距县城的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左右,但只有一条崎岖不平的乡间土路,为此陈小民每天都要骑摩托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却不能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
2014年,省政府决定开展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乡村畅通工程活动,平舆县积极抢抓机遇,计划总投资3.1亿元,用三年时间实施县、乡道改造249.5公里,村道建设158.6公里,险危桥改造2030延米,实现乡村路网等级化。2014年已完成投资7872万元,县乡道改造51公里,村道建设28.7公里,陈小民就是受益者之一。陈小民的大女儿陈梦琪说:“现在坐公交车,10分钟就到学校了。”
太阳落山,河畔吹来阵阵寒风,在平舆县城德馨苑小区院内,原县杂技团退休职工魏朝轩老人和老伴程凤英正在花坛边散步。“我们老两口和我90多岁的老母亲,现在住着崭新的两室一厅,有卫生间和厨房,生活真方便。这里环境也好,紧邻着奚仲公园和小清河,没事出去散步,现在这日子过得真叫幸福。”魏朝轩老人乐滋滋地说。
和魏朝轩老人一样,在平舆县有2400个家庭住进了廉租房,2057套公共租赁房迎来了租客。2014年,平舆县投资9600万元,在县产业集聚区内续建公共租赁房1600套,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项目持续推进,预计投资1.56亿元,将安置居民1387户。
民生工程暖民心
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是平舆县决策者们牵挂于心的第一要务。
2012年底,平舆县委、县政府发出号召,组织全县1400余名县、乡镇(街道)和县直机关党员干部及政法干警,深入农(居)民家中,宣传十八大精神和国家政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落实基层综治措施,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需求,开展扶贫帮困。到基层去,到一线去,真情服务百姓,时时为民分忧。县四个班子领导以身作则,深入分包乡镇(街道),开展民生调研,从城镇到农村、从工厂到社区,走村入户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
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平舆县财政更多资金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和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倾斜,坚持“民生财政”和“用政府紧日子换百姓好日子”的理念,2014年,全县各级公用经费“抠”得更加仔细,省下来的钱也全部投入民生工程,全年支出达8.7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33.4%。
将幸福概念和民本思想注入执政理念,以民生的大视角审视县情,2013年以来,平舆县首次将为民十件实事列入全县重点民生工程,那些或宏大或细微的政策,最终都走进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成为一份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幸福清单”晒幸福
什么是实实在在的政绩?什么是执政为民?
平舆县决策者们有自己的解读:“把民生放在心上,把政策落在实处,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最普通的群众,把老百姓的需求看作是最大的需求,把老百姓的幸福当作努力方向和工作的指挥棒。”平舆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怀德说。
扶贫开发、扶弱助困、创业就业、城乡安居、教育惠民、卫生健康、支农惠农、安全保障……“幸福清单”里每一项指标,都宛如一盏明灯、一团篝火,照亮和温暖着老百姓的心。
就业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该县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237家,吸纳3万多人就业。利用“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这一品牌优势,引导23万农村劳动力加入防水防潮大军,劳务收入超过80亿元。此外,出台优惠政策,推进农民创业,近5年来,发放各类信贷资金2.6亿元,鼓励农民创办实体800多家,从业人员6500人。
教育是百年大计。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84所,任课教师7242人,在校学生169608人。该县先后荣获“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全省职业教育强县”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等荣誉称号。
老有所养是民生要计。县福利中心主体工程已封顶;龙祥爱心护理院正在做征地拆迁工作,来自全县的五保老人将在这里安享晚年。
从县医院新病房大楼到全县各行政村的标准化卫生室、从豫南最大的文化艺术中心到千家万户的数字电视、从宽阔平坦的高速引线到覆盖城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一件件宏伟的工程和细碎的小事汇聚成一股股爱的洪流,一个地方政府的民生情怀由此清晰可见:将百姓装在心中,让梦想照亮现实。
富民梦,强县梦,小康梦——这是平舆的梦!
丰收梦,住房梦,增收梦——这是平舆的梦!
过去,挥手作别;未来,有梦向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