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10月21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讯员高运红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5-10-21 08:44:37  

记者 张新义

声如洪钟,疾步如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近日,确山县新闻中心风风火火地走进一个人, 那是通讯员老高。

“我满60周岁了,就要光荣‘退休’了!”老高说道。

老高,就是老通讯员高运洪,新闻战线的一名老兵。新闻中心的旧相识称他老高,新面孔叫他老师,不管是老高还是老师,他都欣然应答。

不少人知道老高,是因为老高的名字在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那些署有他名字的新闻报道,许多都有着鲜明特征。

有的文章是写拥军优属、驻军大县的,那是他当时被县民政局聘为通讯员期间写下的。有的是写计生工作的,那是他当时被县人口计生委聘为信息员期间写下的。

“新闻我干了30多年,先后 被三里河街道办事处、县民政局、县法院、县人口计生委聘为新闻通讯员。”说起这些年的经历,老高娓娓道来。说起最初如何走上的新闻写作之路,老高一阵兴奋,像是回到了二十几岁正“虎”的时候。

老高1973年高中毕业,“75·8”洪水过后,老高所在的大队组织200多名青壮年劳动力到焦作煤矿开展生产自救,和当时的许多同乡一样,老高也成了煤矿的一名农民轮换工。一次,爱赋诗作词的老高被推荐参加了矿区工会组织的赛诗会。赛诗会上老高即兴朗颂了自己写的一首诗《游太行山感怀》获得赛诗会的一等奖。赛后,矿区宣传科的副科长找到了老高,要他业余时间为矿区写写新闻报道。老高说:“我不会,咋写?”副科长说:“我教你。”

就这样,副科长教,老高学,又买了新华字典、新闻写作书籍自学。稿子一写出来,老高就骑上自行车走上十几里的路,赶到焦作矿工报和焦作日报社投稿。有时候写完稿子激动,往报社的十几里路,老高步行就去了。“那时候多‘虎’啊!”老高说。

老高在矿上干了六年的新闻 报道。后来,为了减轻妻子耕种和带孩子的辛苦,老高从矿上回到村里,重新务农。

再后来,老高就先后被县多家单位聘为通讯员,一干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老高边耕种边写作,发表稿件7000多篇,获得荣誉证书50多个。

说起自己写稿、发稿的经验,老高说:“一定要勤快,勤采访、勤写、勤投稿,坐在办公室里是写不出新闻的。”

为了节省开支,老高外出采访连客车都不坐。“这些年为了写新闻,自行车我骑坏了七八辆,电动车骑坏了两辆。”老高说,“全县十几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好多发家致富的典型,我都熟悉。”

在县民政局任通讯员期间, 为了采写“拥军妈妈”吴秀珍的新闻报道,20来里路,老高骑上自行车就去了,采访完又骑车赶回来。回来后,老高就赶写稿子,往媒体投稿。稿子很快就发表了,先后被多家媒体采用、转载,引起了强烈反响。

像这样远距离骑行采访的经历,老高有过多次。“最远的一次是骑自行车到留庄镇,距县城60多里路,我早上天不亮就出发,找不到路就找人问,采访完下午3点就往回赶。”

“单位用车也紧张,咱也不能 三天两头老给单位找麻烦不是?”老高说。

问老高为何总对写稿这么热 心,老高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喜欢。”

印象中,来去匆匆的老高,除了总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还总穿着一身款式过时、颜色深沉的旧衣裳。

“我就爱这样穿,这样穿让老百姓觉得亲切,有什么话愿意和我唠,愿意和我说。”老高说。

看到自己写的稿子变成铅字,是老高多年来的兴趣。

到了退休年龄能正式退休, 享受应有的退休待遇,是老高多 年来的心愿。

1994年省里有个文件,在企事业单位干临时工的,可以缴纳养老金。我从1995年开始交,至今已交了20年了。”老高说。

近日,确山县人口计生委及时召开了党组会,专门研究老高的“退休”事宜。尽管老高的身份是农民,考虑到老高多年来为单位宣传工作所作的贡献,计生委领导还是决定为老高今后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个消息让老高激动不已,期盼了多年心愿终于就要实现了。

“‘退休’后遇到好的新闻,我还会接着写。”老高说。

看来,老高要退而不休了。

致敬,向这位新闻路上默默耕耘的新闻工作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