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丁 振 通讯员 张洁瑜)近些年,西平县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在政府投入的基础上,通过“一事一议”,采取县、乡补贴,群众自筹的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该县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民间资金已达7600多万元,全县已建成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60个。
杨庄乡仪封村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路过这里,并在此设坛讲学,2011年,被省孔子学会命名为“孔子办学圣地”。古镇有古镇的优势,但就是路况差,污水垃圾多,村民出行十分困难。
前几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德平自己拿出1万多元,用石子填平了村里村外路上的洼沆,并组织村民清理街道上的垃圾,使村貌有了初步改观,他的善举感动了村里几个在外工作和创业的人士。几个人一商量,多方筹资800多万元,把村里的中心大街和东后街修成了水泥路,并修通了路两侧的排水沟。
今年,该乡在外创业有成人士鲁河出资50多万元,把西后街和几条小巷修成了水泥路。同时,还出资把位于村西墙边的烈士墓建成了烈士陵园。在外创业人士改善家乡面貌的高涨热情,使村干部深受感动,几个村干部兑钱和筹资20多万元,计划把村里一块空地进行平整硬化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目前,场地已经硬化,正建房舍和舞台,同时又对村里大街小巷的杂物和垃圾也全部进行了清理,古镇面貌焕然一新。
位于西部山区的出山镇狄庄村是宋朝名将狄青的故里,且保留有不少遗迹、遗物。从村前流过的棠溪河滩里,有淮河以北最大的毛竹林,还生长着多株树龄600多年的古栗树,由于村貌和路况差,游人罕至。
去年,狄庄村被定为全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后,顿时激发了村干部改变村庄面貌和发展乡村游的热情。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书群专程赴深圳,邀请在深圳创业的村民申清甫投资改善家乡面貌。申清甫当场答应投资1000万元,改善家乡人居环境和发展乡村游。目前,申清甫已投资300多万元,给村里修水泥路
如今,在西平热心投资改善家乡面貌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前不久,二郎乡皮庄村在县城搞房地产开发的于宏伟,投资50多万元把村里的一个污水坑填平,建起了拥有一个大舞台、篮球场和健身器材的文化广场。吕店乡兰衣赵村党支部书记陈海军近两年搞建筑挣了些钱,今年麦收结束后,他主动捐出20万元,把村里的道路、坑塘全部进行整修,并栽上了风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