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昕就驻马店存款突破2000亿元、贷款突破1000亿元答记者问
记者:至今年4月底,驻马店存款突破2000亿元、贷款突破1000亿元,这是驻马店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对驻马店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张昕:至今年4月底,我市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184亿元,考虑到区外金融机构贷款,全市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97亿元,成为全省第6个存款突破2000亿元、贷款突破1000亿元的省辖市,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指标,是驻马店金融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十二五”之初,也就是2011年初,我市存款余额为970亿元,贷款余额为500亿元,到今年4月底,仅4年多的时间,我市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就双双实现了翻番。这说明,伴随着我市经济活跃度的不断提升和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提高,我市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大,招行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既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近3万名金融员工团结拼搏、辛勤付出的结果,更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界特别是金融从业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对于驻马店来讲,资金投入是发展经济最为关键的因素,而金融业是当下我市获得资金的主渠道。存款突破2000亿元、贷款突破1000亿元,将为驻马店下一步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奠定非常坚实的基础。
记者:近几年,我市金融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大跨步的发展。那么,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目前驻马店金融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呢?
张昕: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断强化金融服务管理,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11年以来,全市存款、贷款增长平稳有序,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大。4年间,存款年均增速19.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1个百分点;贷款年均增速17.15%,高于GDP平均增速7个百分点。社会资金运用能力增强,增量存贷比由2010年末的45.6%上升到2014年末的66.5%,提高了21个百分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信贷需求明显改善,一般贷款余额增长了1.88倍,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了2.84倍,全市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得到了较好的支撑。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得到进一步加强。至今年4月底,我市涉农贷款余额比2010年末增加318.4亿元,增长了103.3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2010年末增加208.7亿元,增长了218.96%。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市金融业发展明显提速,核心指标增速在全省取得了“四个第一、一个第二”的好成绩,即各项存款余额增速全省第一,各项贷款增速全省第一,涉农贷款余额增速全省第一,农业保险费收入总量全省第一,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全省第二。整个2014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2.46亿元,同比增长16.3%;金融业税收在服务业税收中占比超过50%。可见,金融业已经成为了我市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记者: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驻马店金融业实现了新的跨越,新的突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张昕: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金融工作,近年来,围绕驻马店的资源和产业优势,不断加大对金融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壮大驻马店金融业。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导向。“十二五”之初,市委、市政府在广泛听取专家学者、监管部门、各类经济主体等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银、证、保等行业的长期发展目标。之后每年初,市政府都会结合当年宏观政策要求和本地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促进金融发展的总体指导意见以及促进金融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专项指导意见,使金融工作有的放矢,更加有效地发挥在调结构、促转型中的助力作用。二是落实配套政策,强化扶持。针对我市小微企业和“三农”资金需求量大的实际,市政府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与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配套的、较为完善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体系,积极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控、服务、支持职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三农”融资难局面,我市小微企业、“三农”贷款连续多年实现了“两个不低于”(贷款增幅不低于平均贷款增幅,贷款额度不低于上一年贷款额度)。三是出台考核办法,注重激励。为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市政府出台了专项奖励办法,每年初对上年度信贷增量、投向符合政策导向的金融机构给予重奖,并通过电台、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广泛进行宣传报道。同时,从财政性存款等方面给予其一定倾斜,建立健全了正向激励机制,使金融机构自觉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意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驻马店经济金融发展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我市先后获得“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金融生态示范城市”、“最具投资竞争力金融服务城市”等荣誉称号,成为驻马店对外开放引资的响亮名片。
记者: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驻马店既面临加快发展的压力,又面临转型升级的任务,市委、市政府在进一步推动金融业发展上有哪些新的考虑?
张昕:做好驻马店金融工作,要紧紧围绕两条线同步推进,一条线是促进金融产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条线是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和民生。当前,要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金融工作会议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金融发展、改革、创新、稳定四大关键点,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为保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一是下功夫扩大金融总量。“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充分说明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金融业的发展。因此,金融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理念,积极争取信贷规模,切实加强银企对接,努力扩大信贷投放,全力支持我市实体经济发展。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审贷程序、缩短审贷时间,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不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切实解决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力争实现全市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保持全省前三名、存贷比在50%以上。二是下功夫健全金融体系。金融市场主体少、类型单一仍然是我市金融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领域开放招商,稳步推进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确保引进一家股份制银行,力争引进一家地方法人银行,组建三家村镇银行,筹建两家农商行,积极引进信托、金融租赁、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三是下功夫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和支持,建立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搞好全程跟踪服务,协调解决企业上市改制涉及到的问题,力争今年1家企业成功上市。鼓励中小企业利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力争今年挂牌企业数量再创新高。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非公开定向发行票据。探索利用PPP模式,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四是下功夫加强金融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银企对接机制,加强银证、银企合作,不断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健全完善“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市、县两级政策性担保机构建设,充实资本、提升实力,完善以政策性担保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五是下功夫维护金融秩序稳定。当前要重点关注非法集资问题,切实把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落实好县区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的一线把关责任,积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要强化风险排查和监测预警,全面摸清风险底数,及时掌控资金异常动向。要开展好经常性宣传活动,强化正面宣传和警示性宣传。要稳妥推动案件处置,尽力将集资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做好新常态下的驻马店金融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保持我市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