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05月18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轼过蔡留佳作

发布时间:2015-05-18 08:18:01  

 

苏轼(公元1037~公元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生于书香门第,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苏轼在诗词书画诸多领域均取得非凡成就,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以及《黄州寒食诗帖》《潇湘竹石图》等闻名于世的书画珍品。“三苏”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与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苏轼还与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

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首次离开家乡赴宋都汴梁参加科举考试,翌年参加礼部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中进士。后其应中制科考试(即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治平二年,其父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苏轼和许多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迫离京。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七月,苏轼调任杭州通判,后被调往密州、徐州等地,任知州。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知州。这年七月廿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因其诗作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史称 “乌台诗案”。103天后,苏轼出狱。神宗皇帝降旨,贬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丰三年正月初一,正是家家户户欢度新春佳节之际,苏轼却带着一家老小,离开汴京从陆路长途跋涉去黄州。途中,经过其弟苏辙任职的陈州(今河南淮阳)时,苏轼将夫人、丫鬟和两个小儿子留淮阳苏辙家,他与大儿子苏迈先去黄州。

在淮阳短暂停留后,苏轼父子相伴继续赶路,先后来到当时属于蔡州的上蔡、汝南、正阳等地。正月十八日,当他们赶到上蔡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鹅毛大雪,道路受阻,只好在官府提供的驿站里暂住几日。一路走来一路歌,二月初一,苏轼终于到达谪居地黄州。一路上,苏轼的心情极为复杂,年少时的意气风发,进入不惑之年命运的逆转,人生的遭遇让他感慨万千。作为词开豪放一派的文坛巨擘,苏轼竟也产生了归隐之情。从他在上蔡期间写下的《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 次子由韵二首》的五言古诗,可以感知他此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其一

    兰菊有生意,微阳回寸根。

    方忧集暮雪,复喜迎朝暾。

    忆我故居室,浮光动南轩。

    松竹半倾泻,未数葵与萱。

    三径瑶草合,一瓶井花温。

    至今行吟处,尚余履舄痕。

    一朝出従仕,永愧李仲元。

    晚岁益可羞,犯雪方南奔。

    山城买废圃,槁叶手自掀。

    长使齐安人,指说故侯园。

            其二

    铅膏染髭须,旋露霜雪根。

    不如闭目坐,丹府夜自暾。

    谁知忧患中,方寸寓羲轩。

    大雪従压屋,我非儿女萱。

    平生学踵息,坐觉两登温。

    下马作雪诗,满地鞭棰痕。

    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

    道逢射猎子,遥指狐兔奔。

    踪迹尚可寻,窟穴何足掀。

    寄谢李丞相,吾将反丘园。

这两首诗同韵同字,读来上口。从字里行间,展露出苏轼在脱离牢笼之后,特别是在蔡州遇雪时,心情是何等的畅快。身体上的枷锁卸掉了,虽然一路旅途劳顿,但一场漫天飞舞的雪花却像他自由的心灵。这对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释然与解脱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