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是难上加难。伤残军人胡国印以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体现了人生价值,更向世人证明了残疾人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胡国印 创业助残回报社会
记者 付坚强
胡国印,汝南县三门闸街道办事处五里居委会胡庄居民组村民,1980年入伍,1983年在一次军事训练中,耳朵被火箭弹震聋,造成三级伤残。1984年,退伍后的胡国印没有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立志走自主创业之路,决定在自己家门口做油料加工生意。
说干就干,凭着军人特有的勇敢和胆识,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胡国印购买了两台榨油机,在家门口开起了小油坊,不到三年时间,即还本盈利。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忠厚老实的胡国印却被外地一家“皮包公司”骗走了5万元的货款。面对亲戚、战友的责备,他不但没有灰心,而且更加下定决心,要干出个样儿来。他重整旗鼓,推着三轮车四处游乡,做废品回收经营,不到两年的时间又获得了创业资金。
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胡国印以3万元的资金,在三门闸种子站租赁了仓库,建了小型榨油厂。有了党的好政策,又有了残联这个“娘家”做靠山,胡国印更加安心也放心地干起来。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在本村路边地段租赁了十亩土地,新建厂房,更新榨油机设备,并新购了芝麻榨油机等设备。同时,还建立了肥料加工“一条龙”生产线,注册了“汝南县鑫鑫肥业有限公司”,使企业经营走向规模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企业产品内销10多个乡镇,并远销海南等地,年产值超过1200万元。发展至今,他的公司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工人120多人,年产值超过了2200万元。
胡国印成功了,可他没有忘记和他同命运的残疾人。工厂经营开始,他就主动要求安排残疾人就业。大石村村民张玉文、张兰芝夫妇都身有残疾,生活十分困难。胡国印主动让他们到厂里工作,工资从最初的1200多元到如今的2800多元。如今,张玉文、张兰芝夫妇家境有了好转,住上了新房,儿子也娶到了媳妇。张玉文逢人就夸:“俺这辈子也忘不了胡国印的恩德,没有他的帮助,哪有俺这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啊!”
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是胡国印人生的追求。五里居委会原来是蔬菜种植专业村,村民有种植蔬菜的习惯。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大都是大路菜,季节性强,产值不高,近几年种植蔬菜的人越来越少了。胡国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居委会后康居民组居民康金成,肢体残疾,与父母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生活在一起。一家4口人,仅靠种植蔬菜为生,生活十分困难。胡国印找到康金成,由胡国印自己出钱帮助康金成科技种植蔬菜。俩人便在村里率先干了起来,建立一座1.5亩的种植蔬菜大棚,种植的有黄瓜和辣椒,当年就收入3万多元。居民看到蔬菜科技种植利润大,纷纷效仿。胡国印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向群众免费提供技术、项目、信息和资金服务,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种植和反季节蔬菜种植产业。胡国印还帮助居委会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建了蔬菜种植合作社,由他负责销售。至目前,全村发展蔬菜种植1500多亩,蔬菜温棚10座,日光温室6座,亩产效益达8000多元,合作社吸纳残疾人16户,帮扶了8户残疾人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