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5年05月11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人之乡”老王岗

发布时间:2015-05-11 07:59:45  

记者 刘付明 通讯员

近年来,平舆县老王岗乡涌现马永恩、郭小多、王国防、王运启、张付田等好人,被当地群众誉为“好人之乡”。

马永恩——父亲瘫痪,母亲出走,爷爷遭遇车祸丧生。8年来,他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用坚强和毅力诠释着人间至孝和大爱,2014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孝心少年”。

郭小多——拖着残疾的双腿、拄着双拐,不仅独自撑起了一个家,而且精心照顾百岁婆婆20多年,用坚强、孝心、阳光演绎了一个残疾媳妇照顾年迈婆婆的动人事迹,成功荣登20153月份中国好人榜。

王国防——几十年来,老王岗乡兴旺店村的农民王国防无偿在村里修补柏油路2公里、土路3公里、生产桥3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用平凡的事迹演绎了一个平凡的“好人”风采。

王运启——老王岗乡兴旺店村外出务工青年广州天河东方新世界小区保安王运启,在女儿王凯乐急需换肾、家里负债上万元的情况下,却将巡逻时捡到的118.2万元巨款分文不动地交还给失主,自己则继续举债为女儿求医。他这一拾金不昧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大江南北。

张付田——一个家境贫寒、连遭不幸的老王岗乡兴旺店村的普通农民,在独自抚养两个身患重病瘫痪在床的儿子的情况下,从电视上看到灾区群众生活困难,便悄悄把自己饲养的两头未长成的小猪卖掉,将300元钱捐给灾民;他还主动承担起了照顾邻村60多岁盲人赵魁日常生活的重任。

走近老王岗乡“好人现象”的背后,我们发现,这里从一个好人的凡人善举到一群模范的身先士卒,“好人现象”引发着“好人效应”,个体自发行为逐渐成为全乡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为什么道德的星星之火在老王岗乡会成为今天的燎原之势——

“安”字为先保稳定。安居乐业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梦想。多年来,老王岗乡就从“安”字上下功夫,投入数十万元,架设了48公里的技防线路,在全县安置了近50个摄像头,实现了全乡重点位置和路口都有摄像技防设施,并且实行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将派出所民警和巡防队员分配到各个网格,实行以定范围、定责任、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奖惩为主要内容的“六定”治安责任承包制,采取流动巡逻与固定值勤相结合的办法,在全乡构筑了防范和打击犯罪的天罗地网。今年初以来,该乡没有发生一起“两抢两盗”案件,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实现了群众睡个安稳觉的基本梦想。

“和”字入手打基础。“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是我国传统的家庭美德。为了彰显老王岗乡群众的传统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该乡党委、乡政府注重在“和”字上下功夫,在全乡范围内连续多年开展了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和优秀基层共产党员的评选活动,并通过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乡营造了家庭和睦、团结,邻里互帮、互助,人人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培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引导全乡群众做讲和谐、树正气、助邻里的文明人,逐渐在当地蔚然成风。

“富”字当头求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近年来,老王岗乡党委、乡政府围绕如何使群众快“富”这一目标,首先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全乡生猪饲养达705户、山羊饲养达476户、肉鸡蛋鸡饲养达811户、肉牛饲养5户。另外,该乡还根据境内水域面积多的乡情,鼓励群众在汝河故道、村边池塘等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一年四季盛产无污染的鱼虾。特别是汝河故道盛产的大闸蟹更是名扬四方,这些特色养殖业,有效鼓起群众的钱袋子。在种植上,该乡根据土壤现状,鼓励群众大力发展花生种植,目前全乡花生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仅此一项,群众每年就可比其他种植玉米的乡镇群众多收入总计8000多万元。

种子发芽需要“良田沃土”,道德成长离不开“社会营养”。一个人关键时刻的抉择,源于日常行为与精神气质;危难时刻迸发出的美丽举动,更是社会价值观的忠实演绎。笔者在采访中深深感悟到:老王岗乡“好人”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根植于当地深厚的道德积淀,根植于“社会安定、关系和谐、生活富裕”的生活沃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