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杏林暖 丹心谱华章
——访市人大代表、上蔡县人民医院院长曹广华
记者 杨晓晖
“不要着急,我帮你联系她。”近日,见到曹广华时,他正忙着为一对年轻夫妇联系妇产科医生。
“虽然不认识,但为患者服务是我们应尽的责任。”问起原由,他解释。
1987年,曹广华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成绩优异的他本可留在省、市工作,可他却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
“因为学的是公共卫生专业,就想着能为家乡做点贡献。”他诚挚地说。
在县卫生防疫站,因工作出色,不到半年,他就被任命为科室主任。1991年,年轻的他被提拔为副站长。
利用自己所长,他兢兢业业,努力为全县公共卫生事业挥洒着无悔的青春。当看到黑河污染严重,给沿岸群众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时,他联系河南医科大学教授一起调查研究水体对人体的影响,并撰写刊发多篇论文进行呼吁。在他的努力下,黑河污染得到重视。1993年,国家环保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把上蔡县放在了第一站;随后,黑河被列为国家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系列工程之一。
“现在,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群众的饮水问题也得到解决。”说起效果,他津津乐道,“做事要有‘铜头(向领导汇报不怕碰壁)、铁嘴(会宣传)、橡皮肚子(能忍饥挨饿)、飞毛腿(能走村串户)’才行。”
2006年,县人民医院公开竞聘院长,时任县疾控中心主任的他本不想应聘,可领导却不“放”过他,一直做思想工作。直到离报名还剩半天的时间,他才答应参与竞聘。
不管愿不愿意,同年11月,他还是毫无悬念地高票当选。但上任后,看到破烂不堪的医院和账上2000多万元外债,他的头立马大了:人员工资只发70%,而且管理混乱,人心涣散。
“120急救车接的病人还没到医院就被私人医院拉走了,还有一些医务人员假公济私,私收现金。”忆起当时的状况,他连说不堪回首。
为使医院步入正常发展轨道,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扭着“十大指标”建设不放。首先,他将“十大指标”管理责任直接落实到医院主要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头上,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狠抓落实。其次,争取国家资金5000万元、自筹资金5000多万元,新建了门诊楼、影像楼、营养食堂、改建南病区等基础设施,购置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血液透析机等先进医疗设备,提高了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再次,扎实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和群众满意为内容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不断优化门诊环境和整体服务流程,改善服务设施,美化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促进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辛勤的付出让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连市里专家来检查时也不敢相信变化会这么大,尤其是当一幢高大气派、功能齐全的门诊大楼矗立在全县人民面前时,已退休的两位老院长感慨地说:“真没想到,你实现了我们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
在他的带领下,医院收入呈几何级增长。2007年,医院收入由上年的3000多万元猛增到5000多万元,2008年则达1亿元,2012年突破2亿元,分别成为全市首家突破1亿元和2亿元大关的医院。
“以前在全市综合评比中,我们都是后三名,2007年,我们就甩掉落后帽子,2012年,就成为全市第一。”副院长李国选说,“今年上半年,医院收入达1.58亿元。”
在管理好医院的同时,曹广华还不忘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除积极参加各项人大活动外,还利用工作间隙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先后提出了20多项议案和建议。其中,《关于艾滋病防治的几点建议》、《加强儿童计划免疫的意见》、《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的建议》、《关于出台艾滋病防治条例实施细则的建议》、《减免贫困县项目配套资金的建议》等,均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答复。
他说:“一个人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人生就不会留有遗憾。”
躬耕写赤诚,酬勤自铿锵。一路走来,曹广华不仅用敦诚力行实现了他的梦想,亦走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和人大代表的亮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