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4年09月12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平县远程教育成助农增收亮点

发布时间:2014-09-12 17:37:23  

本报讯 (记者 通讯员 焦艳艳)如今,西平县的农村党员干部通过远程教育都掌握、更新了1~2项新技术、新技能,为农民致富提供了技术和信息保障。

西平县焦庄乡高庙村农民有种红薯的传统习惯,但选用的都是本地品种,品质差,产量低。2009年,几个村干部在观看远程教育节目时,发现信阳市东部种植的“商薯19号”红薯不但含粉量和含糖量高,产量也高,既是食用佳品,又可作为加工粉条的原料。他们当即把全村红薯种植户召集到村远程教育教室,边观看课件,边研究引种“商薯19号”的问题。达成共识后,村委会派人专程赴信阳购买了一批“商薯19号”良种红薯,让部分农民试种,当年平均亩产达2100公斤,亩均收入近2000元。

西平县是全省首批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点县,2006年在全县各乡镇、行政村建起了远程教育站点238个。该县明确规定各站点都要全天开放,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可根据生产生活所需,随时到站点观看学习。有疑难问题,站点管理员直接与教学辅导员或相关专家联系,随时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远程教育站点成为了农民家门口的政策法规培训班和文化技术学校,农民学到了实用技术,拓宽了信息渠道和致富视野。

该县把远教站点设置在农村党支部,走“远教+支部+党员+群众”道路,由支部组织党员和群众利用农闲时间或晚间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和流动光盘,以利于相互学习和切磋,并及时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远教站点设置在农村的学校,走村校结合的“5+2”道路,即周一至周五正常教学,周六和周日组织群众收看,采取“教师+党员+学生+群众”的帮学方法,组织“红领巾远程教育课件信息传递队”,培养“小远教信息员”,开展“小手牵大手”等活动,搭建了学校与家长和其他农户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远教站点设置在农村,一对一地对群众进行农业新知识、新技术、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培训,使之逐步成为技术型乡土人才。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