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仁忠 通讯员 刘 恒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伺候病人难,伺候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老年痴呆的病人更是难上加难。在汝南县汝宁街道办事处和谐小区有这样一位好媳妇,伺候痴呆婆婆20多年,她就是今年48岁的下岗女工冯春梅。
1987年,冯春梅与丈夫蔡松林结婚,婚前她就知道丈夫有一对年迈的父母,并且老人身体还不好,但这位善良、老实的姑娘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毅然嫁给了忠厚、质朴的丈夫。冯春梅是蔡家最小的儿媳妇,一结婚就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公公体弱多病,冯春梅就和婆婆一起照顾公公,操持家务。两年后,公公因病去世,婆婆深受打击,精神和身体都大不如前,自己的孩子又小,丈夫工作忙,冯春梅在干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主动承担起全部的家务,更加关心婆婆。她常对婆婆说:“妈,你不高兴俺爹在地下也不会高兴的,咱们全家高兴俺爹在地下也会笑的。”在冯春梅细心的照顾、开导下,婆婆逐渐露出笑颜,身体也硬朗了许多。婆婆常说:“春梅就是自己贴心的小棉袄。”生活的道路总是充满艰辛,冯春梅原为县塑料厂工人,由于企业改制下岗了,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更加困难。但这位坚强的女性并没有被吓倒,为了贴补家用,她主动到百货公司打工,工作之余坚持照顾婆婆、料理家务,就这样忙忙碌碌的冯春梅坚持了十几年。
上天好像要故意考验冯春梅, 2011年,灾难再次降临到这个普通的家庭,婆婆不幸摔倒,全身多处骨折,脑部严重损伤,造成行动不便,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一刻也离不开人照顾,丈夫又是电业局的一线职工,实在抽不开身,怎么才能更好照顾老人呢?全家陷入极度的焦虑之中,这时冯春梅坚强地站了出来,主动担负起照顾婆婆的重担。
要照看一个年龄大、行动不便且有老年痴呆倾向的老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婆婆当时已经91岁了,经常随地大小便,冯春梅从来不嫌弃,也没有任何怨言,每次都及时打扫,每天都要为婆婆更换几十次尿布、屎布。特别是冬天天气严寒时,冯春梅手上满是冻疮,有时婆婆的衣服和屎布、尿布没办法凉干,她就用熨斗熨烫。有一次在熨烫的过程中婆婆打翻了脸盆,冯春梅一慌,手一下按在了滚烫的熨斗上,烫的她满手血泡。丈夫、孩子都心疼得掉眼泪,丈夫劝她休息一下,找个人替她照顾几天,而冯春梅却说:“比起娘现在遭的罪自己的一点小伤不算什么,你们别操我的心,我了解娘,别人照顾我也不放心。”冯春梅不论春夏秋冬每天坚持为婆婆洗澡、梳头,保持整洁卫生。婆婆每次吃得很少,但每次饭后不久就嚷着又饿了。为了让婆婆吃好,有时冯春梅一天要做十几顿饭,并且每次都亲自喂婆婆进食。知道婆婆喜欢吃肉,家庭并不富裕的冯春梅千方百计省吃俭用,到市场买肉做给婆婆吃。
长期病痛的折磨导致婆婆经常烦躁不安,好发脾气,并且一发脾气就撕卫生纸,撕了之后满屋子乱扔,每天都要撕一大卷,有时冯春梅好不容易打扫的屋子还要重新打扫。婆婆经常在房间里到处乱走,冯春梅就像照看婴儿那样一刻也不敢放松。婆婆担心自己拖垮全家和儿媳妇,有一次趁冯春梅不注意竟然拿根绳子拴到房顶上,想上吊。冯春梅及时发现,把婆婆救了下来。婆婆埋怨救自己干啥,冯春梅抱着婆婆哭着说:“咱娘俩相处了这么多年,我就是你的亲闺女,你好好活下去,就是全家人最大的幸福,如果你有什么闪失我们会自责一辈子的。”儿媳妇的孝心把婆婆感动得热泪盈眶,从此婆婆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为了保持婆婆乐观的心情,一有空冯春梅就带着婆婆出门散心,好几次婆婆路上走不动了,她就把婆婆背回来。婆婆有老年痴呆,平时糊涂不认识几个人,整天认错人,但她唯独认识冯春梅。婆婆见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春梅是个好媳妇。”
大家可能会觉得,蔡家有这么一个病重的婆婆,家里一定是乱七八糟、气味熏天。但是到过蔡家的人都能感受到蔡家的整洁、朴实、温馨,老太太床边有简易的扶手,床边整齐地放着洁白的屎布、尿布,每个垃圾桶里都套着袋子。很多人不知道,最近几年冯春梅的父亲也是重病在身,一年进几次医院,其他几个兄弟姐妹离得远,只有冯春梅和她的一个妹妹轮流照顾。为了让父亲也得到好的照顾,她就和妹妹换着班照顾父亲。父亲住院期间,冯春梅两边都要跑,有时一天还睡不到3个小时。
提起冯春梅,亲戚、邻居、朋友无不竖起大拇指。大家都说:“春梅是个好媳妇,久病床前无孝子,春梅20多年照顾老人从无怨言,比亲生女儿做的还要好。”
尽管日夜操劳,冯春梅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苍老、疲惫,接触过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乐观、善良。患难显孝心,日久见真情。生活的重担不但没有压垮她,反而让她变得更加坚强。20多年来,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爱心和孝心,为社会塑造了当代好媳妇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