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4年08月15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肖永强 从军营到田野创业

发布时间:2014-08-15 10:30:13  

通讯员 王化远

23年前的8月,在同龄人艳羡的目光里,17岁的肖永强从家乡正阳县第一高中考入郑州高炮学院。穿上绿军装的他,开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军旅生涯。那时的他好强好胜,从不服输,在绿色军营里,排长、连长、师参谋、团参谋长,一路走来。

正当他豪情满怀纵横疆场之时,一个意外让他跌入谷底。身体遭紫外线严重辐射,还有酒精过敏,已危及健康,不宜继续在部队工作。

于是,肖永强决定回乡自主创业,与父老乡亲扎根那片绿色的田野。

肖永强的家乡在正阳县大林镇范店村,地处淮河源头的十里一湾,碧水环绕,千年不息,淮水滋养了世世代代的家乡儿女。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来到相邻的江湾村,以农业项目签订合同的方式,承包了该村耕地、林地、荒滩2000亩,合同期30年,并到县工商局注册了“正阳县军耕花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正阳县军耕家庭农场”,注册资金分别为300万元和500万元。

按照前期规划,肖永强建了彩钢瓦顶7间办公室、9间库房、16间牛棚、砖墙石棉瓦顶羊圈16间、鸡舍18间,养牛近200头、羊200多只,林间散养土鸡1万余只。从2012年至今,投入资金达600万元。

农村发展的滞后是缺少人才,农民致富无门是因为缺少组织,农业发展不快是缺少科技支撑。基于这种考虑,在创造财富中,肖永强努力践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回报组织,依托“正阳县军耕花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平价小麦、花生良种近5吨、化肥50吨,打药、除草等技术免费服务上百人次。他建的农场吸纳残疾人2名、退伍军人3名、孤寡老人1名,农忙季节每年就近安排不能外出打工人员1000多人次。

经营第一年,他赔了30多万元,还有每年66.6万的承包费,加起来就是100万元。一名同宗的后生目睹此情此景,很是心疼地对他说:“老太爷,你要是赔多了,真坚持不下去了,咱这儿离淮河近,你就去投河吧!”更有亲朋劝肖永强“赔了算了,收手吧,咱不干了,农业风险大,做其他事业吧”。善良的姐姐为劝他,找个借口辞了工,工钱也不要了。相濡以沫多年的前妻直言看不到希望,偕女儿离他而去。

用钱买来的教训,没有让他消沉,只是让他变得更加清醒:创业光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肖永强的老师——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作战部副部长孙云翔闻知后,不远千里送来关怀和激励。此时他坚信,自己人生的第二次开始,也会有人生价值的第二次跃升。

2013年,肖永强聘请专职兽医,负责畜禽疾病防治防疫、饲料的配制等工作,积极与省农科院和市、县农业部门联系,同时订期刊、报纸等,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掌握市场动态,种养适销对路的农作物、瓜果、药材及畜禽品种,农场生产经营逐步走上了正规、多元和良性发展的路子。

2014年,肖永强建起智能温室大棚20亩,种植葡萄、樱桃等高效水果,发展果园300亩,养殖规模分别扩大到能繁母牛300头、羊500只。通过示范带动效用,计划今后5~10年时间,建立牛羊存栏量万头的养殖小区,瓜果、蔬菜上万亩的果蔬基地,成立集农机、农技、农业信息化于一体的农业服务组织,为农业发展搞好服务保障。

“凡是战略都是专注,凡是执行都是坚持。”激情无限,则商机无限。肖永强庆幸赶上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平稳实施的时代。肖永强告诉笔者,中部六省正处于“百舸争流”的壮阔大潮中,军人那种“见红旗就扛,见荣誉就上”的职业习惯,让他创业的激情迸发,开拓精神重现。选准方向,矢志奋斗,一个当年在军营中摸爬滚打的战士,定会成为经济建设中的一员猛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