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殿文
初冬时节,记者漫步驻马店市区街头。
在公民道德教育宣传栏前驻足,“驻马店身边好人事迹巡展”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张旭用生命托起落水群众,左侧是张旭的三幅照片,有在部队服役的英俊形象,有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有一名军人的标准像;右侧简短的文字这样写道:2013年7月16日上午,正在探亲休假的张旭,在山洪中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地救起一名落水群众,而他却被山洪卷走,献出年仅28岁的生命。
张旭舍生忘死、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经新闻媒体报道后,迅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全国数百家网站及时转载,点击率超过1亿人次。公安部边防管理局为张旭记一等功,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边防部队政治部批准他为烈士。他先后被追认为驻马店市道德模范,河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登2013年中国好人榜。不足200字的文字看上去少了些,但同样能折射出最美海警光辉的人生。
见义勇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随后,28岁的河南籍大学生海警张旭勇救落水群众牺牲的感人故事,被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门户网站和主流媒体纷纷转载,点击率突破1亿人次。8月5日,新华社《身边的感动》栏目,以《生如夏花之灿烂》为题,对张旭的事迹进行了跟进报道。得知张旭救人牺牲的消息后,张旭生前服役的海警第三支队政治处领导王明波说:“张旭部队官兵学习典型,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张旭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与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
武汉理工大学的师生代表也赶到张旭的家乡,表达对大学生的时代楷模张旭及家人的深深敬意。“党的干部队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队伍,是为人民的利益而诞生、存在、发展的。人民的利益高于生命,是这支队伍永远不变的信念。”有网友说。
大爱天中,收获的不只是感动
网友飞天如是说:“我们驻马店走出来的英雄,没有多少豪言壮语,淳厚而平实,但都有那种关键时刻敢于担当、勇于亮剑的精神。”《驻马店日报》在社评中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我们每个人模范践行,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给英雄以最好的缅怀和敬仰,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感动,更需要对英雄精神的学习和践行。
在张旭的故乡泌阳县,最美乡村教师徐云玲说:“一个人只要有自己的社会担当与责任,有良知与爱心,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英雄。我要以身作则,学习张旭精神,教育好我的学生。”
“当代雷锋”郭明义第一时间在自己的微博上转发了张旭的先进事迹,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听到这个事迹,非常感动。”张旭出生于1985年,是一位典型的80后,事发时已经有了一个美满家庭和一个刚刚两岁的可爱儿子。在郭明义看来,所谓80后、90后“信仰缺失”、“垮掉的一代”,其实是公众的误读。在他眼里,这批新时代的青年人有着更高的素质和觉悟及更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只要给他们平台和机会,他们就会比前人做得更加出色。青年无论在何时都是时代主流,都要扛起时代大旗,都要勇于承担民族大义。”郭明义说。
在人好地好驻马店,平民英模层出不穷, 大爱感动神州。人们不会忘记,在驻马店还有一串串闪光的名字——陈瑞生、李国喜、刘志斌、吴雪五、王宏力、李献华、杨东志、王规划,这种正能量集聚和壮大,引领了社会新风,助推了驻马店加快崛起的步伐。
生命有限,当如夏花般绚烂
2013年8月新华社《身边的感动》栏目记述张旭事迹时这样写道:
舰艇上,张旭的房间依然如故,每天都有人为他打扫整理,仿佛英雄从未远去。8月1日,支队举行全体士官“践行群众路线”活动签名仪式,人们惊讶地发现,红色的条幅上竟醒目地闪烁着十几个相同的名字:张旭!
一个人不可能永生,但他却可以用另一种方式不朽……
网络上,有人自发建立起“海警张旭纪念馆”,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和哀悼。一名网友留言:你是新时代青年的楷模,你的精神永存,你的品格不朽!家乡驻马店人们没有忘记英雄张旭。
海警三支队决定,将他生前所在班命名为“张旭班”,并永久保留他住过的铺位,激励战士们像他一样积极向上,勇于奉献。
生命有限,当如夏花般绚烂。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用身边好人教育市民做文明人、办文明事,从点滴小事做起讲文明,从举手投足中体现素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文明办在市区主要干道统一设计安装的287个公民道德宣传橱窗,40多名身边好人的形象成为市民的精神坐标。条条“好人大道”,不仅扮靓城市风景,而且吹来了一缕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