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 仁
表弟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他没上过一天学,却能过耳成诵,学会了说唱大鼓书。
大集体时,农民物质匮乏,精神饥渴。一些民间艺人就趁黑夜走村串户说书来讨些粮食贴补家用。表弟那时虽然才十几岁,却迷上了听书。一次在本村听书,艺人说够一段起身去了茅房。表弟拿起鼓槌、简板,一边咚咚、啪啪敲打起来,一边模仿说书人口气:“说书不说书,上场先作诗。诗曰,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诸位,就听俺破喉咙哑嗓、南腔北调、东拉西扯慢慢道来,哎——”继而唱起来。嗓音洪亮,吐字清晰,韵味十足。艺人如厕返回,在门外听了一会儿,似有“雏凤清于老凤声”之感。进屋后询问了表弟的情况,欲收他为徒。表弟喜出望外地说:“我这就回家跟俺娘商量。”不大一会儿跑来扑通跪下喊师傅。之后,夜晚跟着师傅听,深夜躺在床上“过电影”,熟记师傅说过的内容。不久,便能在师傅身子乏了、嗓子痛了时替师傅上场。一次,师傅问他:“你咋学恁快?”他答:“我只把人物、地点、大事记牢,比如,过五关斩六将,关名、将名,为啥打、打的结果记清,而咋打、人物咋想,我随心编。”师傅就说:“你可以下山了。”表弟出师后很快名扬周边十里八乡。
那时,出身不好的年轻男子好多打了光棍,而表弟却借说唱为媒成就了美满姻缘。一次,在一个村子说书,一位漂亮姑娘被他迷得神魂颠倒。那位姑娘的父母欲包办女儿的婚事,女儿坚决不从,她就与表弟私定了终身。表弟到另一个村子说书,姑娘就找到表弟家,进院就向表弟的母亲深情地叫了一声“妈——”,表弟的母亲搂住姑娘说了声“闺女!”就激动得泣不成声。等表弟说书归来,姑娘已经成了能下得厨房、上得厅堂的家中主妇了。
有一年春节,表弟来我家。听说他会说书,村里人就诚挚留他说书。没有鼓,就把洋铁桶倒扣在桌上,削根树枝当鼓槌,连说三夜。
暑天里,表弟开着三轮去卖瓜。他把西瓜特点和买卖之道编成唱词边唱边卖,瓜卖得特好。
后来,农闲时,他也和年轻人一道外出打工,到大城市盖大楼。雨天停工,在工棚里他就敲着钢管给工友们说唱大鼓书。今年春节,他来县城看我。我问他:“还出去打工吗?”他答:“过几天就走,外边的世面太大啦!”
过去,他常唱的两句词是:善恶忠奸都有报,只在早来与晚到。现在唱的是:改革开放大发展,百姓盼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