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真抓实做。5年来,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全国创造了经验
我市残疾人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记者 付建强
帮扶残疾人16万人次,将43万名农村残疾人纳入新农合,为4200户贫困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一件又一件抚残的民生大事圆满完成,一桩又一桩助残的喜事如期而至,我市的残疾人工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硕果盈枝,这一切得益于市残联建立推行了“三个一”工作法。
一个目标干到底,在敢于担当中寻求突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40多个文件,把全市53万残疾人的福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真正从政策机制上做到用“强势”保护“弱势”。每年都把一到两项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的工作纳入政府惠民实事,由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由政府督导检查,强力推进了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针对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各项奋斗目标,市残联制定了“以人为本、统筹改善、持续提升、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关心、社会参与、残疾人受益”的整体工作格局,围绕各项奋斗目标,制订方案、细化任务,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目标干到底,建立起人人重落实、事事抓落实的工作常态。先后投入资金570万元在乡村建立康复室170个,规范化康复站2329个,配备康复器材9500件,为近10万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分别提供了医疗康复、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心理疏导、咨询转介等服务。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县、乡三级万名干部与1.5万残疾人结成帮扶对子,共帮扶残疾人16万人次。中组部、中残联在对我市实施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进行调研时,对我市残疾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驻马店从一个残疾人工作欠账多、基础弱的省辖市一跃跨入全省先进,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康复进农村进社区、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等工作为全国创造了经验。
一根竿子插到底,把政策交到残疾人手中
残疾人事业在社会各项事业中处于弱势,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弱势中的弱势,要想干好工作就必须一根竿子插到底,把党的政策交到群众手中,让每一项政策都得到落实,让每一个环节都发挥作用,把工作成效放到基层群众中来检验。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事,达到什么效果,都要落实“一线工作法”。工作在一线布置,措施在一线落实,得失在一线评判,效果在一线检验。
建立基层残疾人组织是开展残疾人工作的关键环节,市残联按照“组织全覆盖,人人奔小康”的建设目标,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组织机构,全市17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500多个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全部配齐并开展工作,完善了“纵到底、横到边”的残疾人组织网络。在各级残疾人组织硬件建设上,全部实现了“六有两到位”建设标准,即有人员机构、有办公条件、有活动设施、有规章制度、有经费保障、有服务队伍,工作措施落实到位、保障服务到位,成为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典型。
为全面提升为残疾人服务水平,让广大残疾人充分感受到关怀和帮助,市残联将43万农村残疾人纳入新农合,19万特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为4200户贫困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为730名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实施了居家托养及机构托养服务。在市、县、乡、村四级残疾人组织建立爱心书屋300多个,举办残疾人文艺会演、残疾人运动会、残疾人书法绘画大赛作品展,学校和社区义务为残疾子女提供教育服务,为541名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提供就学资助。市委、市政府连续4年将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纳入为民要办的十项民生工程,我市各级残联围绕市场需要和个体需求,精选培训项目和机构,实名制培训残疾人30000人次。市残联依托扶贫部门建立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2个、市级3个、县级14个,以产业基地或专业合作社带动和辐射残疾人就业,把残疾人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上蔡县黄埠镇依托丝瓜水生物科技公司,建立丝瓜种植基地,将周边119户残疾人家庭的土地流转集中用于种植丝瓜,让残疾人既可在种植环节得到土地流转收入,也可在产品加工环节得到工资性收入,2013年每户残疾人家庭实现年增收3000元以上。黄埠镇蔡埠口村以农业种植合作社为龙头,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安排了80名残疾人就业。市残联每年都组织全市残联系统近3000人进村入户,扎下根子、扑下身子,对全市2500多个行政村的困难残疾人家庭实行零距离、心贴心的实名制帮扶,累计帮扶残疾人16万人次,其中2013年春节实名制慰问残疾人2500户。
一种精神拼到底,让实干成为最硬的功夫
我市有各类残疾人5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近7%。这么大的残疾人群体,却没有一个综合性的残疾人服务场所。在市残联的不懈努力下,2009年投资1000万元、面积
2009年,我市成功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市,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3.5万例。2013年,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市,建立残疾人艺术人才培训基地11个、残疾人体育人才培训基地5个,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残疾人文化素养,培养一批优秀的残疾人艺术人才和自强模范。2013年,为各类残疾人发放辅助器具近10000件,安装假肢、矫型器近1000例,成功创建“河南省下肢假肢装配无障碍市”。2014年,全市各部门上下联动,强力推进残疾预防工作,全市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及意外事故伤害率得到明显下降,康复服务实现全覆盖,残疾人康复有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市残联通过实施0岁~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938名听力、脑瘫、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得到康复训练;通过实施轮椅助行工程,20000多名肢体残疾人领到了轮椅;通过实施澳门明德慈善光明行活动,3200名白内障患者得到免费救助,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2000多例,为贫困听力残疾人免费发放助听器1200个,为各类残疾人免费适配辅助器具7188个。发放矫型器215个,轮椅20000多辆。
为使残联工作更加接地气,市残联加强残疾人基础管理工作,开展各类残疾人在生活救助、社会保障、康复服务、辅具服务、接受教育、就业帮扶、托养照料、扶贫开发、住房保障、无障碍改造、权益维护等方面的现有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
市残联连续5年被省政府残工委评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市”,先后荣获“全国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市”、“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市”, 2013年,市残联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市政府对市残联通令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