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民安
父亲节来临之际,老父却躺在老家县城的医院。面对日渐瘦弱的88岁老父,我心情沉重,泪眼蒙蒙。望着他昔日强壮有力的手臂,今天都枯软无力,往事浮现,百感交集。
我的父亲1927年生于洪河岸边的一个贫困农家。1943年他十六岁时适逢国难,作为孤子的父亲毅然走上抗日前线,加入抗战队伍,为了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常常面对枪林弹雨,为打击日寇、还我河山尽到他的匹夫之责。1946年,父亲加入人民解放军,为许世友将军属下的一名军事干部,曾先后参加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战的济南战役、南阳战役。1948年一次战斗中,父亲带一班战士担任炸毁敌人进攻坦克的任务,全班的其他战士全部牺牲,父亲身负重伤后捡回一条命。1950年,在外8年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父亲第一次回到西平老家,随即参加土改镇反运动,曾任高级社长,带领民兵镇反治乱,后到县政府办工作。父亲常常教诲子孙:现在是和平年代,要珍惜不要忘本,干好自己的事,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父亲勤于学习,学问不浅,尤其喜好书法。在他的床头前,由父亲书写的5副条幅,从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编写成酸甜苦辣的历史经历,真实写照了父亲戎马生涯、辛劳一世的喜怒哀乐。书法为小楷,隽永飘逸、工整有力。由于父亲的书法闻名,加之他乐于助人,村里红白事和春节的对联大都是他一手操办,给乡邻写对联成了他的一大乐事。临过年的前几天,他便早早买来纸张,自备笔墨,免费为东家西家书写对联。过年回家看到满院的漂亮对联,敬意油然而生。从战争年代过来的老父,晚年幸福安度,由于有一手好字,常常参加老干部书法比赛,隔三岔五拿个一、二等奖不在话下。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儿孙也都高兴。
父亲性情温和,兴趣广泛。他常说,从枪林弹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下下棋也是布兵摆阵,紧张有趣,还是老年人锻炼心脑的好活动。吃过母亲可口的饭菜,他的第一要务就是约上棋友杀上数盘,赢多输少,给老人带来了兴奋和快乐,常常是忘了吃饭睡觉。父亲的嗜好也给他带来了荣誉,象棋比赛获得的奖状贴满了他的卧室,宝贝一样向人炫耀。偶有休息日回老家便满足老人的偏好,陪他下上几盘,臭棋的我常常一盘不赢,惹得老人开心。他便说在外工作时时要认真细致、不得马虎,一步走不好便全盘皆输。从与父亲的对弈中我便悟出不平凡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