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我市实施名校+分校模式走访
记者 代廷伟 高君瑞
一年来,面对老城区“围城之困”的天中教育,名校办分校之路渐入佳境:一方面,名校自身发展打破了空间瓶颈;另一方面,在名校带动下,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效应也逐步显现。
“我过去一直担心孩子在这里没有在总校好,没想到一年下来,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比校本部的孩子差,这下我放心了!”市二中北校区七年级学生张浩的母亲郭秀华说。
一年前,当二中北校区开始招生时,和郭秀华一样,很多家长心里都在犯嘀咕:分校的教育质量行吗?!“虽然挂着二中的牌子,但我们总觉得它是所分校,而且还是所新学校,各方面肯定都不如市区的老学校好。”一位叫学生家长陆俊坦言。而从质疑到肯定,驻马店实验小学北校区、市四中分校区的家长们在过去的一年也有同样感受。
市二中、驻马店实验小学、市四中在市中心城区中小学中出类拔萃,属于我市“老牌名校”。这样的名校开办分校,关注度不小。问题在于,新设立的分校能否与校本部品牌一脉相承,取得同样高的办学水准?一年前,针对众多家长的质疑,市二中、驻马店实验小学、市四中的负责人都给出了同样的回答:分校和校本部都是“一套班子,统一管理”,分校的教师都是从校本部抽调的骨干教师。
市二中校长曹文营告诉记者:“一年前,北校区招来的学生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们向北校区派出了学校最好的老师。通过一年的运行,分校形成了班风正、学风浓的良好氛围,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点儿也不逊色于校本部学生。”
驻马店实验小学北校区去年招了六个班,共360名学生,大大缓解了校本部的压力,同时让这些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该校校长马凤枝说:“从一年来的情况看,北校区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得到了众多学生家长的好评。”
“我们的工作‘以艰辛开始,以幸福结束’。最初家长们的不认可使我们各项工作都开展得并不顺利,但通过我们的努力,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资源。有什么比看到一个孩子学习进步更能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幸福呢?”市四中校长蒋文林说。
蒋文林告诉记者,为解决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名校办分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成为我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而蹚出的一条新路。为了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他抽调本部的骨干老师22人到分校区,让这所新学校很快就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每次考试公布成绩,分校区的成绩和本部的总是不相上下,有时甚至比本部的还要好。“分校区的建成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也减轻了总校的招生压力。现在分校区一共有396名学生,如果没有这所学校,这396名学生或许就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蒋文林说。
对此,二中北校区负责人张煜也深有体会,她说:“建校时曾经遇到过很多阻碍,建成后又得不到家长的信任。但现在,324名学生在这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成绩大幅提升,对于我们来说,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教学水平是质量的基础。为此,在教学工作中,二中北校区实行量化管理,科学评价教师的各项工作,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检测)的批改、教学成绩、教育效果、课外辅导、后进生转化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同时,组织开展全体教师参加 “课堂教学”活动和家长听课活动,以比、评、学、带等形式,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此外,还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的培训、教师基本功及“一人一课”等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除了重点抓学习,二中北校区还着重加强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审美和劳动教育和生命教育等。全面的教育换来的是孩子们蓬勃向上、健康发展的精神面貌和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该校秦一衡同学获得省级美德少年称号,张泽同学在河南省“天虹杯书法作品比赛”中获省优秀奖,姚紫珩同学获得省级二等奖和1000元奖金。
张煜曾经在集会上对学生们说:“目前不敢说让你们为之骄傲,因为学校还在建设中,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没有鸟语花香,没有绿茵球场,但是校园干净整洁,没有一片废纸,没有一口痰,没有一块口香糖污渍,一切井然有序,文明和谐。这是同学们养成教育好,是大家做得好。学校为你们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感到欣慰和骄傲。”
“名校办分校更大的诉求,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实现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市教育局局长李华说,“短短一年时间,几所分校已经用实际行动向全市人民证明了它们的成绩。我们的目标是:把好学校办到孩子家门口,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