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日报数字报

2014年06月03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1-0017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专家刘世扬和他的试验田

发布时间:2014-06-03 08:17:46  

记者 陈 司  通讯员 宋永亮/

guols14060.jpg 

刘世扬(右二)和他的团队工作人员对育种小麦进行测产。

三夏大忙季节,在上蔡县东洪镇刘寨村西侧2公里处一块约50亩的麦田特别引人注目:金黄的麦田里有规律地分布着高低不同的小麦试验品种,不同的编号标识着它们不同的出处、来源,地边立着一块“上蔡县创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标牌。

该中心主任、现年78岁的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刘世扬头戴草帽,炎炎烈日下,正和他的团队成员郏治国、王建华、徐二伟、刘长春、刘杰等人一起,在田间收资源、测亩产、忙验收。今年,在他们的研发基地,配制杂交组合517个,拥有后代材料3800多份。巨大的工作量、严谨的工作程序,让刘世扬和他的团队一天也不敢懈怠。

530日,在育种基地,笔者看到,各种不同品种组合的小麦有的泛黄,有的还略微发青;有的穗大,有的穗小;株型高、低、胖、瘦各不相同。

“刘站长尽管已退休多年了,但他热爱农业的赤诚之心从来没有退休。”高级农艺师、原任县农业局副局长的郏治国同刘世扬打交道多年,对刘世扬最为了解。郏治国介绍,1984年,学农出身的刘世扬不顾亲友反对,毅然放弃在县城的优越工作岗位,回到家乡担任乡农技推广站站长。2009年,刘世扬成立了上蔡县创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小麦、芝麻科研育种工作,同时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业技术培训、咨询指导等公益活动。”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建立了小麦育种基地。在常规杂交育种方面,该中心选育出创新112113115三个新品系,已分别于2013年、2014年参加省、国家小麦预备或区域试验;展示产比试验中涌现8个有苗头的新品系。

为芝麻育种喝彩,为小麦育种加油。近年来,刘世扬和他的团队潜心芝麻育种研究,选育出的“上芝1号”高油、高抗芝麻新品种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选育出高产、高油、高抗芝麻新品种“上芝429”,先后通过国家和省级鉴定,产量和抗性均居全国第一位,并获第十八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殊荣,2013年该项目获国家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资助。芝麻新品系2006002在国家区域试验中较对照系增产11.37%,在全国区域试验居第一位。辉煌的成就和光环,并没有让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停止前进的步伐。

谈到今后的打算,这位曾获得全省劳动模范、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中华农业科教最高农技推广奖等众多奖项,被人们誉为“上蔡袁隆平”的土专家,显得非常自豪。他说:“我要向袁隆平等中国种业功勋人物学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活着一天,只要身体许可,我就要为实现自己的育种强国梦奋斗一天。”他给团队制定的目标是:“5年内培育出高产、优质、高抗小麦新品种4~5个,其中矮败育种2个,亩产在700公斤以上, 2013~2020年,努力在矮败小麦育种、杂交诱导研究、外源选育、大穗大粒超高产攻关等方面实现四大突破;培育出芝麻新品种5~6个,力争亩产突破200公斤大关,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老骥伏枥不言悔,痴心一片丰收梦。平实的话语,透着一位农技工作者的执着与坚守,更彰显一位智者的自信与豪迈!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