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奔跑在灿烂的阳光下”
——脑瘫儿童沈淑芳期盼爱心救助实现人生梦想
记者 唐 翀 通讯员 李 申
亲爱的朋友,当你举起相机记录下孩子蹒跚学步那一快乐瞬间的时候,当你满怀喜悦看着孩子在阳光下自由自在奔跑的时候,当你幸福地和孩子在快餐店品尝着汉堡和饮料的时候……朋友,你是否可曾想到,在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折翼天使”:他们或是目光呆滞智力低下,或是站立不稳跌倒路旁,或是软弱无力卧病在床,甚至还有一些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他们被称为“脑瘫儿童”。
家境贫困,小淑芳只能卧病在家
在市开发区关王庙乡,就有这样一位脑瘫儿童,她的名字叫沈淑芳。由于家境贫困,11岁的小淑芳一直卧病在家,没能得到及时救治。
“小淑芳是个早产儿,她出生好几个月了,脖子和手脚都还很软,当时俺也没怎么在意,心里想着或许孩子长大后就会慢慢好了,可谁知孩子得的是脑瘫病。”沈大军唉声叹气地说。
现年60岁的沈大军是市开发区关王庙乡杨楼村后西村民组的村民。由于家境贫寒,沈大军一直没能成家,直到38岁那年,沈大军经人介绍认识了刘小爱,并于1990年和刘小爱成了婚。1995年10月,他们有了大女儿沈芳芳。
由于身体有病再加上营养不良,
等沈淑芳长到11个月大的时候,眼看着同村比小淑芳小的孩子都会走了,可小淑芳还不能坐立时,沈大军这才真着急了。“俺抱着小淑芳去医院一检查,医生就告诉说孩子因早产缺氧患上了脑瘫病……”
为了给小淑芳治疗脑瘫病,沈大军和妻子把家中喂养的3头猪和粮食全都卖掉,然后到医院进行输水和扎针治疗,使小淑芳的病情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家境贫困,住了一个多月院后,沈大军再无力给小淑芳救治,只能让孩子卧病在家。
2006年1月,沈大军的妻子刘小爱因病突然去世,一家人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在干好家里农活的同时,沈大军又干起了泥瓦匠的力气活,每天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由于沈大军无暇照顾沈淑芳,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大女儿沈芳芳被迫辍学,担负起了照顾妹妹小淑芳的重任,如今一晃就是8年。
期盼救助,小淑芳渴望梦想成真
一个脑瘫儿可以拖垮一个家庭。村里有些好心人开始劝沈大军放弃小淑芳,并说:“脑瘫是一种疑难病,不会治好的,她会拖累你一辈子!”
“日子再苦、再难,俺也要让小淑芳留在身边!”看着小淑芳甜甜的笑容,沈大军坚定地说 。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每一位父母亲的美好心愿。作为沈淑芳的父亲沈大军,自然也不例外。
“俺现在就盼着小淑芳能得到好心人的救助,让她早日得到康复治疗。小淑芳日后能做到生活自理,俺也就放心了!”在诉说着自己心愿的同时,沈大军也表达着自己的忧虑。“俺今年已经是60岁的人了,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大女儿芳芳今年已经19岁了,很快就到婚嫁的年龄。俺已经耽误了芳芳的学业,不敢再耽搁她的青春。”
虽说沈大军的家中摆设得再简单不过,但被大女儿沈芳芳收拾得干干净净。自从母亲刘小爱去世后,这些年全靠沈芳芳一个人在家照顾妹妹小淑芳,并过早地担负起了洗衣、做饭等生活重任。
作为一名脑瘫儿童,小淑芳虽说不能独立行走,但却天性聪颖。“我妹妹可聪明了,她自己跟着电视学练普通话,而且说得可标准了!”沈芳芳抱着妹妹小淑芳,满脸自豪地说。
“我想奔跑在灿烂的阳光下、奔跑在青青大草原上……像动画片中的喜羊羊一样。”当问起小淑芳的最大心愿时,小姑娘的眼中充满了渴望和向往。
笔者从市中心医院康复科相关专家那里了解到,通过手术、按摩、电疗等进行康复治疗,脑瘫儿童大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康复治疗费用约需5万元左右。
“乡党委、政府帮俺家解决了低保问题,又给小淑芳送来一辆轮椅车,并及时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四联四解’活动开展后,乡领导又多次到俺家了解情况,并带小淑芳去市中心医院检查,帮助办好了住院转诊手续。此外,还帮忙联系区工会、残联、民政等部门,帮助小淑芳解决了一些治疗费用。”沈大军感激又恳切地说。“5万元的治疗费,对于俺这样的低保户来说真承担不起。俺就靠着地里的6亩多庄稼以及低保、打零工的收入,勉强维持着一家3口人的生活。俺希望社会各界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小淑芳进行康复治疗,从而实现孩子心中的梦想!”
救助一个患者,就是拯救一个家庭。笔者在这里也呼吁:脑瘫儿童沈淑芳期盼着社会各界的爱心救助。您的一次解囊相助,就能给孩子的未来带来一丝希望。救助热线:18239689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