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9年03月29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的夜校

发布时间:2019-03-29 08:36:59  

□王太广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扫除文盲运动。村村办起了扫盲夜校,让不少文盲学会了识字、写字。

农村夜校的主要任务是识字,也兼学一些农业常识、算术,课前课后还教唱歌曲。夜校的老师一般是由本村有文化的先生或小学教师担任。每位学员都有一本汝南县文教局统一印刷的《农民识字课本》。第一课是“人、手、足”,第二课是“田、地、石”,到后边就多了,是“日、月、水、火”,还有“口、眼、耳、鼻”,再到后边就是一些庄稼的名称了,“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花生”等。除了这些,还有农具的名称,“犁、镂、锄、耙、镰刀、扁担”等。课本上的内容大都是从农民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进行编写的,实用性很强,能够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

开始时大部分学员学习都很认真。老师首先从数字“一、二、三”教起。当教“一”时,老师就顺手指门后边的门杠。结果第二天晚上复习时,老师问娄纪英大婶“一”是什么字时,她回答“门杠”。老师纠正说是“一”,她说“不对!”随手掏出一角钱让老师看,说:“你教的一是横的,这上边的一是站着的。”老师只好耐心地解释。

俺村的扫盲老师李维忠,总结了一套很受夜校学员欢迎的识字方法。他参考小学课本,自己编写教材,把生字写在纸板上,一节课可以教十几个生字。比如他在教“花”字时,先教大家读,再教大家写,会写了再让大家用“花”组词。大家七嘴八舌,“花叶、花朵、花开、花落、花香、花生……”所组的词中又带出了许多生字。大伙儿不仅会念会写了,也会组词造句了。这种方法易懂易记,很受学员欢迎。

俺村办的夜校之所以有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只要到夜校学习的都记工分。这一招极大地调动了社员们学知识、学文化的积极性。有的吃罢晚饭就赶紧往夜校跑。夜校采取能者为师的教学方法,不仅有老师教,还有亲教亲、邻教邻、妹教嫂、嫂教哥、母教夫、夫妻互教、小孩教大人等互帮互学。几年下来,不少青年、壮年、老年人经过在夜校学习后有的能读书、会看报,有的能写收条、借条了,有的会写信了,还有的当上了记工员。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夜校被解散了。1974年,全国学习“小靳庄”开始办政治夜校。俺村刚退伍的军人张本福当上政治夜校辅导员后,首先把生产队文化室布置了一番。

他用红纸书写毛主席语录,贴上“学习计划”、“学习园地”。让木匠做一块大木板,油漆之后当黑板。他编写《农民政治夜校》课本,在水屯公社革委会办公室油印了50本,还给每个社员买了作业本和铅笔、圆珠笔。

晚饭后,社员们陆续赶到文化室。队长先给大家开会,然后让张本福讲课。张本福指着黑板上早已写好的《列宁语录》:“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他念一遍让社员们跟着读一遍,由于内容少,没教几遍,大家就会背了。等到张本福把准备好的纸和笔发给大家时,发现靠着墙壁的社员们大多已进入了梦乡……

yanhan1903114.jpg

王太广专栏:

回望乡村

主要内容:回望乡村风貌,讲述乡土故事,传承天中文化,揭示深刻内涵。

个人简介:王太广,河南汝南人。生于农村,饱尝生活艰辛,他的作品通俗自然亲切。多篇作品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作家文摘》等报刊上发表,《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分别开有专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