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原启 文/图
我是喝洪河水长大的,同多数船民一样,儿时以航运、摆渡、捞沙、捕鱼为生。因此,对洪河有天然的情感,对洪河水有深厚的眷恋,闻听了洪河的呼唤,见证了洪河的变迁。
西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风光秀美,是中国植桑养蚕、缫丝制衣、冶铁铸剑、法家思想的发源地,留下了嫘祖、韩非子、欧冶子等贤人达士风骨,留下了封人见圣、管鲍分金等千古佳话,古有柏亭春霭、云庄雪霁、周泊渔歌、龙泉夜月、义岗牧笛、妆台野云、邓陂澄波、郅冢烟树“八景”,现存的宋代宝严寺塔记录着县城的沧桑巨变,有诗为证:宝塔镇东基,洪河绕城西,金簪串葡萄,天下数第一。西平有“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的美誉。
海棠花开。
洪河是滋养和哺育西平的母亲河,有过造福人民的荣耀,也有过被污染而哭泣的悲愁,有民谣为证: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农田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不在;逢新时代,回归生态。
在打造美丽西平的过程中,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利用洪河连接老城这一自然资源优势,高水平规划、高标准施工、高效率推进,治理好洪河,既是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形象、造福城市居民的重点工程,也是体现民愿、顺应民意、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只要你沿河而行,就会感受洪河治理带给居民的实惠。一幅“城在林中、水在绿中、人在画中”人与自然和谐的宏图展现在世人面前。“海棠为主、樱花为辅”的景观,与西平新城交相辉映;“以水润城、以绿荫城”的画卷,同柏国大地浑然天成。
洪河涟漪水连天,晚霞夕阳人未眠。春风潜入夜,漫步洪河湾。巧夺天工的凉亭,璀璨夺目;别出心裁的桥梁,流光溢彩;鳞次栉比的楼房,倒映碧波;如雾如云的喷泉,如若仙境;若隐若现的海棠,美不胜收。像这样的亮点,既吸引了居民的目光,也提升了城市的品位。
春暖花开时,欣赏着以海棠为主的沿岸景观,品味着“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诗意。一位花木爱好者饶有兴趣地说:绚丽海棠属落叶乔木,新叶为红色,花为粉红色,花期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果为亮红色,果熟期为6月至10月,是一种可观花、观叶、观果的景观树。
春满洪河湾。
黎明和黄昏,若天气晴朗,在洪河公园等健身场所,总有人潮在涌动,有跳舞的,也有练体操的,有练太极的,也有健步走的,健身已成为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逢晨曦初照,或遇晚霞辉映,嫘祖文化苑、洪河生态园、人民广场等主题游园里,总有人群在娱乐,有放歌的,也有唱戏的,有钓鱼的,也有摄影的,有朗诵的,也有在大地上书写的,游园已成为娱乐一族、垂钓一族、休闲一族的乐园。
在洪河治理过程中,有领导的决策和担当,有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县委书记聂晓光说:“我愿做大地上的一条路,引领西平的发展步入快车道;我愿做小洪河的一滴水,永远滋润着西平百姓的心田;我愿做街道边的一盏灯,让西平的每个角落更加光明;我愿做花海里的一棵树,致力于追求森林的共生共荣。”铮铮誓言,句句暖心。
西平县柏亭街道道庄的居民康长富,原在洪河岸边有一座游泳馆,在洪河治理时,在补偿款还未到位的情况下自觉拆除。康长富说:“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我作为一名党员,理应顾全大局,积极主动配合。”肺腑之言,字字入心。
洪河的返璞归真,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合格的答卷,也为全县人民献上一份满意的厚礼。
“我们这儿既有河流蜿蜒、音乐喷泉,也有生态园林、人文景观,不比大城市差。”
“我们这儿既有花草树木、碧水蓝天,也有文明社区、幸福满满,同大城市一样美。”
嫘祖孕育繁衍了人类的农耕文明,管鲍分金故事诠释着诚信的丰富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路明灯……
一座兴业的新城正以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西平的城市一定会辉煌永驻。
一座宜居的新城正以靓丽的身姿向我们走来,西平的人民一定会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