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9年03月06星期三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发布时间:2019-03-06 08:22:58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昨天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专家、学者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解读。

GDP预期增长6%~6.5%

新华社电(记者 陈炜伟)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6%至6.5%。

报告说,主要预期目标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发展实际,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是积极稳妥的。

去年,中国经济增长6.6%,总量站上90万亿元新台阶,交出稳中有进成绩单。但与此同时,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专家认为,2019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区间设置,体现了对经济运行态势的科学研判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设置区间目标可以增加弹性、留有余地。”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分析,经济增速保持在6%至6.5%区间,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关键是要稳就业,从经济增长潜力和就业吸纳能力看,这一区间设置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当天提请会议审查的发展计划报告也指出,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目的是满足新增就业的需要,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必要的宏观环境,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6%至6.5%的增速和国内外预期比较吻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是高的。

2018年政府工作主要数据

zhangxj190333.jpg

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新华社电(记者 刘红霞)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赤字率拟按2.8%安排,比去年预算提高0.2个百分点,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具体而言,今年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1.83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9300亿元,共计2.76万亿元。

“适度提高赤字率,综合考虑了财政收支、专项债券发行等因素,也考虑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留出政策空间。”报告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注意到,报告提出今年财政支出超过23万亿元,增长6.5%,与此同时,还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举措。“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赤字率略微上调,符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乔宝云说。

根据报告,我国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继续发行一定数量的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减轻地方利息负担。

乔宝云表示,大幅增加专项债,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把规范举债的“前门”开得更大,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创造条件。

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

新华社电 (记者赵文君)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使企业更便捷拿到营业执照并尽快正常运营,坚决克服“准入不准营”的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马正其说,开展“证照分离”改革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释放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重要举措。

马正其介绍,“证照分离”改革以突出“照后减证”为原则,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外,将许可类的“证”分别采用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4种方式分离出来,进一步厘清“证”“照”关系,理顺“证”“照”功能,从而减少审批发证。

马正其表示,这是创新监管体制机制,推动信息互联共享,进而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改革。在全国有序推开“证照分离”改革,逐步推动对所有涉及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事项施行分类管理,实现全覆盖,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便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有上亿市场主体,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

马正其说,市场主体的繁荣发展和营商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创业就业和民生改善,成为“放管服”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为经济稳中向好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多举措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新华社电 (记者李延霞周颖)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提出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等多项举措。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货币信贷投放存在梗阻,从央行层面讲,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金鹏辉表示,要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出台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为民企营造更加公平便利的融资环境。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还要强化融资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信息互联,消除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全国统一信息平台为主、其他第三方信息平台为辅的信用体系,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韩沂表示。

两会时评

细节里的民生温度

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到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再降低20%以上,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到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满眼都是实打实的民生关切。

这一系列细致的民生安排,或切中社会痛点,或回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民生需求。这些民生亮点,像闪耀的灯火,温暖着老百姓的心。

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社会和谐稳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安排看似具体事,但汇聚起来就是民生大事,加起来就是一本民生大账。

抓好民生,既是我们的目标,也能为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做好这项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当前群众最急最忧最盼最迫切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好钢用在刀刃上,好事做到群众心坎里,让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

(新华社记者刘怀丕 段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