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今年两会期间,环境保护仍然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政府报告中提出:2019年将在重大攻坚上发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其中一项就是铁腕治理环境污染。针对环境保护问题,代表、委员们都提出了不少建议,让我们一起看看。
铁腕治理环境污染
人大代表戈士寅:解决好重点项目停工问题
□全媒体首席记者高琳琳
戈士寅
人大代表戈士寅说,听了朱市长的工作报告,都感觉报告思路清,工作重点明确,谋划得比较好,特别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报告指出今年要用铁腕治理环境污染,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很震撼。
2019年,我市大力推动项目建设,特别是要推动中心城区建设。总结近年我市工程项目经验,在污染防治政策的影响下,重点项目过多的停工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已成为制约项目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建设又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建设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环境保护也不是要停止发展来保护的,二者既有矛盾同时又是有机统一的。
有代表建议,在不抵触污染防治政策的基础上,科学制订项目建设的停工计划、应对措施,即强化污染防治,又要为项目建设做好服务。
人大代表赵淑彦:立法保护新蔡水系联通工程
□全媒体首席记者高琳琳
赵淑彦
人大代表赵淑彦说,水系联通项目是一个集展现城市面貌、生态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工程,建成后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新蔡一张绚丽的城市名片。但部分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政府对于这种行为缺乏刚性的约束力和法律依据,亟需制定一个全民遵守的具有普遍性的管理条例。
赵淑彦建议,开展水系联通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水系联通管理办法,保护我们珍贵的河流水系资源,重点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思想普及教育,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提高人民群众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严格制度约束。要通过条例禁止对水系水质、生态环境的行为,给有关部门的管理提供法律依据,通过制度约束将生态环境保护内化为全民自觉行动。
旅游产业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保护水系的条文中明确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的原则,促进水系周边开发与保护并重,进一步推进生态工程建设的完善。
人大代表刘玉喜: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
□全媒体首席记者高琳琳
刘玉喜
人大代表刘玉喜说,农村环境整治有三大难关,一是秸秆焚烧制度已基本落实,但综合利用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必须搞好现场利用——秸秆还田,如解决不好现场利用问题,运走的难度太大(费用高);二是畜禽粪污资源化难度大,必须从限养等方面着手,必须从培养养殖大户着手,必须有强制措施;三是生活垃圾是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污水排放,怎样进行集中处理是个大难题。
以上问题充分说明,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解决。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应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
政协委员胡晓华:垃圾运输车已成污染源之一
□全媒体记者 张丽丽
胡晓华
政协委员胡晓华说,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生活垃圾的运输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垃圾装运时散落、扬洒地面,形成二次污染。同时,垃圾运输过程中运输车辆存在一些问题,如:车辆密封不严散漏严重,异味气体泄漏,甚至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如空气污染、水体污染、生物性污染、白色污染等,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
胡晓华建议, 垃圾运输车辆无论是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方式还是维护保养等都与一般车辆不同,建议垃圾运输车辆的管理部门明确职责,明确分工,出台针对性措施,对运输车辆进行提档升级,同时对车辆的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真正实现垃圾运输的密闭化、无害化、安全化。
政协委员王慧玲:保护宿鸭湖湿地生态环境
□全媒体记者 张丽丽
王慧玲
政协委员王慧玲说,始建于1958年的宿鸭湖,位于我市汝南县罗店镇东2公里处,是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
2018年12月29日,宿鸭湖水库清淤扩容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在汝南县罗店镇工程现场举行,标志着全省“四水同治”战略十大水利工程正式开工实施,对于提高水库防洪兴利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快“一中心五组团”建设、推进驻马店高质量跨越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此,王慧玲联合赵心田、余桂香、安玉兰提出,政府部门要认真编制宿鸭湖旅游规划,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建立起湿地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最佳平衡关系,严禁急功近利、开发过度。在湿地公园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大气、疏阔,做到一定规模,做到便于人们参与,让都市人群在到达湿地公园后瞬间感觉回归自然。
政协委员崔令军:提高全民的爱卫意识
□全媒体记者 张丽丽
崔令军
政协委员崔令军说,位于驻马店市西北的褚台垃圾填埋场日益“茁壮成长”成为“垃圾山”。
褚台垃圾填埋场,始建于2008年,当时计划可供12年,每天吞进57吨垃圾。如今吞吐量已达每天110吨,使我们脚下的垃圾迅速增长成为今天的“南北长300多米,宽61米,高30米”的垃圾山。
为此,崔令军建议,提高全民的爱卫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人人自觉,个个自律,从身边点滴做起,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从源头抓起,限制塑料袋。
同时,建立“旧衣”爱心收存库,将所谓的“旧衣”存下来,分发给急需的贫困家庭。成立以环保局为首、社会各界联合组织的“环境卫生监督委员会”,并制定出相关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