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改革创新献计跨越发展
——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委员大会发言摘登
□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张丽丽 赵红梅 王建成
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王蕾委员(代表民盟驻马店市委员会发言)
我市创文创卫成功后,城市面貌和基础设施发生显著变化,增强了广大市民的幸福感,提高了驻马店的美誉度。但目前我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建议在城市规划区东侧(迎宾路与京港澳高速之间)构建“三十里湿地长廊”,通过湿地净化作用,提高宿鸭湖补水水质。依托我市西水东引工程、薄山水库引水工程及生态水系建设,通过合理增加产业集聚区东侧城市水面,保留和修复部分城市水系,优化调整水系布局,实现“源远流长、蓄调结合、清水互补”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建立省级区域临床诊疗研究中心
王新华委员(代表农工党驻马店市委员会发言)
建设省级区域临床诊疗研究中心,不仅能使我市重点学科快速达到省内一流水平,还可以带动其他学科发展,促进全市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建设省级区域临床诊疗研究中心,对完善和优化城乡医疗服务系统、加快建立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推进有序就医格局形成意义重大,并能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设省级区域临床诊疗研究中心,有利于加强优势学科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达到单一学科无法起到的作用。建设省级区域临床诊疗研究中心,有利于医疗人才的培养,并吸引更多优秀医疗人才汇集天中,改善人才结构,促进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因此,加快建立我市省级区域临床诊疗研究中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深入推进公立医院发展改革
吕先坡委员
就我市公立医院改革提出如下建议: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成立我市医改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和督查医改工作;抽调主要成员单位人员组成办公室,学习研究外地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拿出一系列医改实施意见,加快组织实施。制定科学的公立医院改革考核体系,加强对改革效果的评估,牢牢把握改革方向,确保改革让人民群众满意。深入推进医保体系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发挥其社会效益,最大限度保证其资金安全,最大限度做到收支平衡和略有节余;扎实推进按病付费、按人头付费,探索对药企供药款直付费等制度。
发展乡村旅游
胡凤莲委员(代表民进驻马店市委员会发言)
如何把乡村旅游做成我市乡村产业的重要支柱,做成真正造福农民、满足市民的幸福产业,需要长远规划、突出特色,推动融合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建议我市乡村旅游要以创建“豫”字号、“天中”字号、“河南乡村旅游特色村”品牌为契机,加大对品牌规划的统筹、对品牌资源的发掘、对品牌要素的培育和宣传,提升我市乡村旅游产业市场竞争力。
要立足我市农业资源和乡土文化,做好我市乡村旅游,不断释放大农业的多功能性,不断挖掘乡土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增强产业黏性和融合强度,进一步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条。
支持民营企业提升发展质量
扶廷明委员(代表市工商业联合会发言)
民营经济发展对于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打造产业发达之城具有重要意义,是培植发展优势、激发发展活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重要抓手,要让民企成为推动全市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生力军”。
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优化服务保障,把民营企业发展纳入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的大盘子,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特别是要狠抓现有支持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李贵喜委员
淮河流域是我国主要产粮区,也是区域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对推动全流域综合治理,打造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淮河流域正阳县区段在生态经济带建设中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根据《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淮河通航规划到息县。建议市政府积极与淮河水利委员会协调对接,通过疏浚河道或建坝蓄水,使淮河通航向上延伸到正阳县境内,设立水运码头,并实现与信阳明港机场互联互通;还应制订淮河生态经济发展规划,争取政策支持,引导社会参与,把我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成为加快驻马店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点。